疏雨临阶昔昔声,雨晴忽觉月微明。
羁人对酒此时叹,之子踏歌何处行。
砌叶未霜辞树晚,阁风因竹入衣轻。
分明寂寞沉吟地,却遣灯花一夜生。

【注释】

①客邸:客人的住所。②疏雨临阶昔昔声:稀疏的细雨洒落在台阶上,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昔昔,形容雨点密集的样子)③羁人:旅居异乡的人。④踏歌:一边行走一边唱歌。⑤阁:覆盖、笼罩。⑥吟:吟咏。

【译文】

在客舍里独自坐着,我不由得挥笔成诗。(一作“独坐”三字,与下句对仗工整)

细雨飘洒着打在台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疏雨临阶)

雨过天晴忽然觉得月光也显得微弱了。(月微明)

我独自对着美酒感慨,感叹自己的漂泊无依。(羁人对酒)

你的儿子在何处欢快地踏歌?(之子踏歌何处行?)

傍晚时叶子还没有落完,树还被霜打过。(砌叶未霜辞树晚)

风从窗户吹进来,竹叶轻轻拂动,使衣服感到凉爽。(阁风因竹入衣轻)

这寂寞凄凉之地,不禁让我长叹不已。(分明寂寞沉吟地)

却让那灯花一夜都开放起来。(却遣灯花一夜生)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居之思的七言律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在羁旅中的所思、所感、所遇。

开头两句“客邸独坐成吟”,点明题旨。作者身在客居之中,独自无聊,于是提笔成诗,抒发心中的愁苦之情。“客邸”是客人的住处,这里指诗人寄居的地方。“独坐成吟”四字点明诗人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才写出这首诗的。“独坐”是孤独的坐着。“成吟”是写成了一首诗。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为下文描写羁旅生活作了铺垫。“疏雨临阶昔昔声”,写诗人听到雨声的情景。“疏雨临阶”,说明诗人正处在雨中或雨后。“昔昔声”,是说雨点打在台阶上的声音清脆而连续不断。这句既写出了雨势之大,又写出了雨声之细,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雨景图。“雨晴忽觉月微明”,写诗人看到天晴后月亮出现的情景。“忽觉月微明”一句与上句“疏雨临阶”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雨后景色的幽寂凄清。“月微明”三字,既表现了天气的晴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羁人对酒此时叹”,“羁人”,是指游子。羁旅在外,身不由己,只能借酒消愁,以抒忧思。“此时”二字,表明诗人正是在此时此刻才感叹不已的。“之子踏歌何处行?”诗人想象他的儿子此时正在欢快地踏着歌声四处游玩。“踏歌”,原指边走边唱,这里泛指到处游玩。“何方”,即什么地方。“何处行”,哪里去啊!这两句写儿子欢歌嬉戏,而自己却孤零零地坐在客舍里,内心充满了惆怅和无奈。“子”字,在这里既是代词,又是亲昵之词,表现出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的情况。“砌叶未霜辞树晚”,意思是说树叶虽然还没有被霜打黄,但是树木已经凋敝得不成样子了,所以说“辞树晚”。“阁风因竹入衣轻”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因秋风吹进竹屋而感到凉爽的感觉,又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心情的孤寂。“阁风”,就是被风包围住的意思。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饰,但又不失其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尤其是结尾两句,不仅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清冷的境界之中,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产生一种余韵悠长的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