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落棠梨鸟落藤,烧痕明灭小人登。
僧钟远隔云边树,江路斜窥峡里灯。
绝涧得风长响瀑,阴崖无日久留冰。
茫茫不见同来棹,月阻诸峰夜始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句子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并注意诗人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技巧。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上写诗人舟行峡中所见所感;结构上全篇围绕“峡”字展开,前两句描绘峡中景色,后三句描写峡外景物,最后两句以想象收尾。
“岸落棠梨鸟落藤,烧痕明灭小人登。”首句写山峡中的景色,两岸长满了棠梨、枣树,树上有鸟儿栖息;山崖上有烧痕的痕迹,隐约可见有人行走。第二句紧承首句,用一个“小人”指代行者,写行人攀爬山崖时的情形。“小人”一词暗含贬义,指那些不自量力、好大喜功的人。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轻举妄动、盲目行事者的鄙夷之意。
“僧钟远隔云边树,江路斜窥峡里灯。”第三句写峡外景色:僧人敲钟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在云边树旁回荡;江路上斜着看峡里的灯火。第三句与首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峡中之险。
“绝涧得风长响瀑,阴崖无日久留冰。”第四句写峡内景色:峡谷深处的水势湍急,水流冲击着山岩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崖壁上没有阳光照射,因此很久都没有融化的雪水。此句写峡内之险。
“茫茫不见同来棹,月阻诸峰夜始升。”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茫茫一片,看不见前面的船桨;因为月亮被山峰挡住,所以夜晚才能看到月亮升起。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写照,也是诗人对仕途坎坷的一种比喻。
【答案】
舟次峡山
岸落棠梨鸟落藤,烧痕明灭小人登。(岸边长满棠梨、枣树,树上有鸟儿栖息;山崖上有烧痕的痕迹,隐约可见有人行走。)
僧钟远隔云边树,江路斜窥峡里灯。(僧人敲钟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在云边树旁回荡;江路上斜着看峡里的灯火。)
绝涧得风长响瀑,阴崖无日久留冰。(峡谷深处的水势湍急,水流冲击着山岩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崖壁上没有阳光照射,因此很久都没有融化的雪水。)
茫茫不见同来棹,月阻诸峰夜始升。(茫茫一片,看不见前面的船桨;因为月亮被山峰挡住,所以夜晚才能看到月亮升起。)
这首诗描写了峡中之险和峡外之景,通过描写峡中之险,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