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槛层层照水滨,半藏湖色半看春。
阴云湿栋不知暑,落月临窗忽见人。
风触高帘通有路,灯悬深雨照无磷。
仙家十二茫茫处,白玉都成海上尘。
朱栏重楼,倒影湖光;
阴云蔽日,不觉炎凉。
落月临窗,人踪难觅;
高帘通有,风触无痕。
灯悬深巷,照见尘世;
十二层天,何处寻真?
终归尘土。
朱槛层层照水滨,半藏湖色半看春。
阴云湿栋不知暑,落月临窗忽见人。
风触高帘通有路,灯悬深雨照无磷。
仙家十二茫茫处,白玉都成海上尘。
朱栏重楼,倒影湖光;
阴云蔽日,不觉炎凉。
落月临窗,人踪难觅;
高帘通有,风触无痕。
灯悬深巷,照见尘世;
十二层天,何处寻真?
终归尘土。
【注释】 酌罢:饮罢。挑灯:点油灯。漏已下戏:漏尽之后,戏作乐事。再赋诗,指再赋诗以自娱。其三:第三首。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秋天在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所作。诗人在江州时,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浔阳司马,过着闲居的生活。此诗是他任江州刺史时的第三首诗,写他夜深人静之时,挑灯独坐,吟诵新作的诗篇,不禁感慨身世,抒发幽恨。 “笑剔银灯再赋诗,孤心不觉夜迟迟。”这两句是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笑剔银灯再赋诗,满坛松竹夜离离。 - 笑剔银灯:指的是用笑声点亮了银质的灯具,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再赋诗:再次吟咏诗歌。 - 满坛松竹:形容四周被松树和竹子包围,显得格外清幽。 - 夜离离:夜晚显得分外明亮或者稀疏的样子。 2. 石栏草静虫吟急,芳树风微叶落迟。 - 石栏草静:指的是石头栏杆旁的草地安静无声,可能因为夜晚的缘故。 - 虫吟急
何巩道的《端州寄李远及》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薄醉忤君子,从今却酒卮:我因饮酒过度而冒犯了君子,从此不再饮酒。 - 自惭曾骂坐,不敢更餔𥻿:我因为曾经在宴会上失态而感到惭愧,因此不敢再吃那些食物。 - 挥手各行役,临风谁赋诗:我们各自挥别,面对清风,不知谁会吟诵出新的诗歌。 - 数逢明月满,方信别多时:每当看到明月高挂
解析: 第一句:“门外青青柳,春风君未知。” 1.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鲜绿。 2. “君未知”表示诗人对春风的不了解或不知情。 3. 这句诗通过描述门外的柳树和春风的不解之缘,营造了一种期待春风来临、带来春天气息的氛围。 第二句:“及兹惆怅日,忆得别离时。” 1. “及兹”意味着在此时此刻。 2. “惆怅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忧愁和不安。 3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 - 落尽中庭叶,秋山失一僧。 - 解释:庭院中的树叶已经落下,秋天的山林里似乎失去了一位僧人。 - 关键词:秋山、失、僧人 - 赏析:此诗起句即以“落叶”开篇,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而紧接着用“失一僧”点出僧人不在,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哀伤。 第二句: - 壁悬身外影,窗锁定中灯。 - 解释:墙上挂着的是自己的倒影,窗户上却只有一盏灯火。 - 关键词:壁悬、身外影
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其五 笑剔银灯再赋诗,物情相感已多时。 几人肝胆同流水,一夜乾坤尽看棋。 杨柳绿齐当户叶,蔷薇红尽过墙枝。 明朝依旧寻春好,不似闲宵似酒卮。 注释:挑灯夜战,吟诗赋词,感慨万千,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几个人的心情和感情就像水流一样相互影响,共同体验着这个大千世界的变迁。夜晚,整个天空仿佛都在观看棋局,形容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在天空中
《舟行》 风悬帆势急,岸走远行人。 白波横江破,青山转盼亲。 往来空世事,飘泊纵吟身。 欲遂浮家计,江干有钓纶。 注释: - 舟行:乘坐船只在水上行进。 - 风悬帆势急:形容船帆被风吹得紧贴着船身,显得十分紧急。 - 岸走远行人:形容船行走得很快,像是在远离岸边的旅途中。 - 白波横江破:指波浪拍打江面的景象,白色波纹如同横贯江面的利剑。 - 青山转盼亲:形容远处的青山在视角中快速变换位置
【注释】: 1.酌罢:饮酒完毕。过二百堂:走过二百间厅堂。 2.挑灯坐漏已下戏:在灯下坐着等待新戏上演。戏,这里指戏曲或戏剧。 3.再赋:又作一首诗。 4.湖心鸥鹭闲于我:湖中白鹭和鸥鸟悠闲地游息在我的身边。 5.镜里须眉老向谁:镜子中的自己已经苍老了,不知道是谁了。 6.一片夜痕浮树色:一夜间树影被月光映成一片白色。 7.数重人影乱花枝:无数人影在繁花之间显得杂乱无章。 8.为欢自有平原约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注释: 暮烟迷柳岸。这里的“暮烟”指的是夕阳的余晖,它使得原本清晰的景物变得朦胧,而“柳岸”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河岸画面。 - 译文: 暮色中的烟雾缭绕着柳树的岸边。 第二句 - 注释: 息棹听潮归。此处“息棹”是指停船休息,“听潮归”则表示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感到时间的流逝。 - 译文: 在船中停下休息,倾听着潮水声渐渐回归。 第三句 - 注释:
《草阁二首·其一》是明代文学家何巩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芙蓉七十二,草阁倦游人。:形容草屋中盛开的荷花有七十二朵之多,而自己却已厌倦了在外的游历。 - 高枕生涯定,横琴至性纯。:意味着生活安稳,心境纯净。 - 俯窗秋树静,倚槛晚霞新。:窗外秋天的树木静静伫立,栏杆上傍晚的晚霞映照得格外鲜艳。 - 谁共前坡路
溪上偶成 【注释】①回塘:曲水流池。②萧然:凄清。③绿窗逼水:绿窗,指绿色的窗户;逼水,指靠近水面。④一叶辞枝:形容树叶飘落。⑤孤客梦魂:比喻自己的思乡之情。⑥银筝:一种乐器,这里代指音乐。⑦蒹葭:芦苇一类的水生植物。⑧寒潮:大潮。 译文 独自在曲折的湖塘上坐着赏月,听着江雨送来的秋声。绿窗近水感到衣襟微凉,一片落叶惊动了树上的鸟儿。梦中听到铁马声声催征,邻人托付着银筝的哀怨心事。红莲凋零
包孝肃祠 包孝肃,名拯,曾任知广州。此诗是诗人在包拯祠堂前所作,表达了对包拯的敬仰之情和对他政治才能的赞赏。 译文: 孝肃庙堂倚靠南粤城,满阶衰草起秋声。 天南也能留香火,宋室由来失老成。 性直松杉长拂雪,雨深岩洞急生晴。 欲知一笑终难假,始信黄河不易清。 注释: 1. 孝肃庙堂倚靠南粤城:孝肃庙位于南粤(今广东)地区,诗人站在庙堂前,感叹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2. 满阶衰草起秋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句子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并注意诗人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技巧。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上写诗人舟行峡中所见所感;结构上全篇围绕“峡”字展开,前两句描绘峡中景色,后三句描写峡外景物,最后两句以想象收尾。 “岸落棠梨鸟落藤,烧痕明灭小人登。”首句写山峡中的景色,两岸长满了棠梨、枣树,树上有鸟儿栖息
《溪月》 海月初生欲暮时,绕栏长咏故人诗。 一鹊当林出溪暖,群鱼向浪□□吹。 残酒得风难久醉,病容临水易先知。 红亭自是多帘幕,莫怪清光入户迟。 注释: 1. 海月初生欲暮时:描述海上的月亮刚刚升起,正值傍晚时分。 2. 绕栏长咏故人诗:在栏杆旁边长时间吟诵怀念故人的诗歌。 3. 一鹊当林出溪暖:一只喜鹊飞过树丛,从溪边传来温暖的气息。 4. 群鱼向浪□__吹:一群鱼儿游动
这首诗是王维的《庵居》。 首句“养得禅心境渐新”,意为通过修行和修炼,内心的世界逐渐变得宁静、清净。 二、三两句“幽花疏竹四无邻。乍来即羡清闲地,久住都忘富贵人”,描绘了一座位于深山之中的简陋庵堂,四周没有邻居,只有幽静的花朵和稀疏的竹子。初到此地的人会羡慕这里远离尘嚣的清静,时间久了,连富贵也忘记了。 四、五两句“童子争眠深树影,沙弥嗔扫落花尘”,描述了庵中的孩子们争抢着在树影下睡觉
《楼居》是宋代诗人真山民的作品,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渐欲离尘不住楼: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要脱离尘世的纷扰,但又无法彻底放弃对楼居的依恋。这里的“渐欲”表达了逐渐产生的想法,“离尘不住楼”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楼居成为了他心灵的避风港,尽管外界的喧嚣不断,但他依然渴望在这里找到一片净土。 2. 入云终日倚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