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一望雪初残,六出飞花带月寒。
堤畔踏歌歌正好,湖光疑在郢中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长堤一望雪初残”,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长堤”指苏堤。“一望”表明视线所及之处,“长堤”是远望对象。“雪初残”表明雪花尚未完全融化,也即下雪的时间还不长。“一望”与“初残”相照应,表明诗人从远处眺望。“残”字既表明下雪的时间还不长,还表明下雪已久;既表明下雪已久而未尽,还表明雪花还未完全融化。两句写景,描写了西湖上冬日雪景的特点,突出了景色之美丽。
“六出飞花带月寒”,第二句承接第一句,进一步描写景物。“六出飞花”指的是雪花六角形的晶体结构,晶莹洁白,飞舞飘洒。“带月寒”描绘的是雪花与月光相互映衬的景象,表现雪夜之美。“六出”和“带月”两个词都写出了雪花的形态特点,“六出”写出了雪的形状,“带月”则写出了雪的动态,两者共同作用,使画面更加生动。“飞花”、“带月”与“寒”三个词连用,既表现出雪花飞散的状态,又表现出雪花与月光相互映衬的景象,表现出雪夜之美。
“堤畔踏歌歌正好”,第三句承前启后,由写景转到写人,表现了人们欢乐祥和的心境。“踏歌”指在雪地上踩着歌声唱歌。“歌正好”表明人们在享受美好的雪中之景,心情非常舒畅。“堤畔”表明地点,为下句“湖光疑在郢中看”埋下伏笔。“歌”字表明了人们在享受雪中的美景时的欢快心情。
“湖光疑在郢中看”,末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转为写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湖光”指西湖上的湖水。“郢中”是楚国的地名,位于湖北鄂州。“看”字表明观看的对象,为下句“湖光”埋下伏笔。“疑在郢中看”表明诗人以为眼前的湖光美景就像是在欣赏古代楚国的郢中美景一样。“疑”字表明诗人的主观感受,“郢中”二字表明诗人的主观感受产生的原因。
【答案】
长堤一望雪初残,六出飞花带月寒。
堤畔踏歌歌正好,湖光疑在郢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