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边杨柳树,叶叶郁葳蕤。
妾家折杨柳,但爱绾别离。
【注释】
①折杨柳:古乐府《折杨柳行》有“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的曲调。
②欢边:即欢乐的地方,这里指送别之地。
③绾别离:即结为夫妻的意思。
【赏析】
这首五绝是写女子送别情人时,因见杨柳而想到离别的痛苦。
首句写杨柳树,以柳叶茂盛衬托离别之苦;第二、三句写女子送别之情,用“爱绾别离”四字概括,既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之情,也表明了女子的坚贞。此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欢边杨柳树,叶叶郁葳蕤。
妾家折杨柳,但爱绾别离。
【注释】
①折杨柳:古乐府《折杨柳行》有“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的曲调。
②欢边:即欢乐的地方,这里指送别之地。
③绾别离:即结为夫妻的意思。
【赏析】
这首五绝是写女子送别情人时,因见杨柳而想到离别的痛苦。
首句写杨柳树,以柳叶茂盛衬托离别之苦;第二、三句写女子送别之情,用“爱绾别离”四字概括,既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之情,也表明了女子的坚贞。此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团圆骨肉亲出自《元旦》,团圆骨肉亲的作者是:李孙宸。 团圆骨肉亲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团圆骨肉亲的释义是:团圆骨肉亲:指亲人团聚,亲情亲密无间。 团圆骨肉亲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团圆骨肉亲的拼音读音是:tuán yuán gǔ ròu qīn。 团圆骨肉亲是《元旦》的第8句。 团圆骨肉亲的上半句是: 好是开怀处。 团圆骨肉亲的全句是:好是开怀处,团圆骨肉亲。
好是开怀处出自《元旦》,好是开怀处的作者是:李孙宸。 好是开怀处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好是开怀处的释义是:“好是开怀处”指的是非常适合畅怀、放松心情的地方。 好是开怀处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好是开怀处的拼音读音是:hǎo shì kāi huái chù。 好是开怀处是《元旦》的第7句。 好是开怀处的上半句是:懒极畏逢人。 好是开怀处的下半句是:团圆骨肉亲。
懒极畏逢人出自《元旦》,懒极畏逢人的作者是:李孙宸。 懒极畏逢人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懒极畏逢人的释义是:懒极畏逢人:极度懒惰,不愿见人。 懒极畏逢人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懒极畏逢人的拼音读音是:lǎn jí wèi féng rén。 懒极畏逢人是《元旦》的第6句。 懒极畏逢人的上半句是: 老添频验镜。 懒极畏逢人的下半句是: 好是开怀处。 懒极畏逢人的全句是
老添频验镜出自《元旦》,老添频验镜的作者是:李孙宸。 老添频验镜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老添频验镜的释义是:老添频验镜:指老年人常常照镜子,以检查自己的容貌是否衰老。这里“验镜”即照镜子的意思。 老添频验镜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老添频验镜的拼音读音是:lǎo tiān pín yàn jìng。 老添频验镜是《元旦》的第5句。 老添频验镜的上半句是:花知昨夜春。
花知昨夜春出自《元旦》,花知昨夜春的作者是:李孙宸。 花知昨夜春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花知昨夜春的释义是:花知昨夜春:花儿似乎知道昨晚春天的到来。 花知昨夜春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花知昨夜春的拼音读音是:huā zhī zuó yè chūn。 花知昨夜春是《元旦》的第4句。 花知昨夜春的上半句是: 雪失今朝腊。 花知昨夜春的下半句是: 老添频验镜。
雪失今朝腊出自《元旦》,雪失今朝腊的作者是:李孙宸。 雪失今朝腊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雪失今朝腊的释义是:雪失今朝腊,意味着腊月中的雪今日已经消散。腊月通常指农历十二月,此时正值冬季,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雪失'即雪已经消失,'今朝'意为今日,'腊'则指腊月。整句表达了今日腊月中的雪已经不存在的意思。 雪失今朝腊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雪失今朝腊的拼音读音是:xuě
又见一年新出自《元旦》,又见一年新的作者是:李孙宸。 又见一年新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又见一年新的释义是:岁月更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又见一年新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又见一年新的拼音读音是:yòu jiàn yī nián xīn。 又见一年新是《元旦》的第2句。 又见一年新的上半句是:乡园风物好。 又见一年新的下半句是: 雪失今朝腊。 又见一年新的全句是
乡园风物好出自《元旦》,乡园风物好的作者是:李孙宸。 乡园风物好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乡园风物好的释义是:乡园风物好:指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美好。 乡园风物好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乡园风物好的拼音读音是:xiāng yuán fēng wù hǎo。 乡园风物好是《元旦》的第1句。 乡园风物好的下半句是:又见一年新。 乡园风物好的全句是:乡园风物好,又见一年新
曾否解知非出自《除夕》,曾否解知非的作者是:李孙宸。 曾否解知非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否解知非的释义是:曾否解知非:曾经是否明白什么是错误,即是否曾经领悟到什么是不对的。 曾否解知非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否解知非的拼音读音是:céng fǒu jiě zhī fēi。 曾否解知非是《除夕》的第8句。 曾否解知非的上半句是: 朝来四十九。 曾否解知非的全句是
朝来四十九出自《除夕》,朝来四十九的作者是:李孙宸。 朝来四十九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朝来四十九的释义是:朝来四十九:指从天亮到现在的四十九天。 朝来四十九是明代诗人李孙宸的作品,风格是:诗。 朝来四十九的拼音读音是:cháo lái sì shí jiǔ。 朝来四十九是《除夕》的第7句。 朝来四十九的上半句是:辞寒腊意微。 朝来四十九的下半句是:曾否解知非。 朝来四十九的全句是
折杨柳 杨柳未成花,春风满妾家。 送君辞妾去,折柳捐芳华。 芳华宁可久,误妾青闺守。 蛛丝网钿筝,蝶粉尘歌袖。 柳花今复飞,不见紫骝归。 相思无处说,还梦入空帏。 注释: - 杨柳未成花:指杨柳尚未开花,暗示春天的到来。 - 春风满妾家:春风拂过我家,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送君辞妾去:我送你离开,心中充满不舍。 - 折柳捐芳华:折取柳枝作为纪念,表示告别时的美好祝愿。 - 芳华宁可久
折杨柳行 惠逆凶吉从,匪以人事配。 大道昧于蒙,多令亡故态。 泰伯称至仁,一止嗣谁夺。 回也踵圣轨,厥终丽夭罚。 伋子不逃死,与寿同并命。 伯奇以孝章,厥考非不令。 申徒昔蹈河,三闾亦怀沙。 奢突不旋踵,罹毒理则那。 孔仪交优游,冶死已有馀。 囊瓦秉国程,宛爇已不居。 君一臣则二,大易精义昭。 扶抑每不胜,天道时增忧。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杨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无常
注释: 折杨柳:指折柳送别。柳条细长柔软,易折断,因此折柳表示惜别。 弱柳三眠日:弱柳是柳的一种,三月三日折柳相赠,以示惜别。 流莺百啭时:流莺即黄莺,春天里最美丽的小鸟,它们鸣叫着飞来飞去,十分可爱。百啭即反复歌唱。 春风如有意:春风好像有情有意地吹拂着柳树。 摇曳忽成丝:柳条随风摇摆,好像变成了无数条纤细的绿丝。 花下银骢系(jī)马:在花儿下拴住马,让马儿休息。 月中玉笛吹
折杨柳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 客子朝暮发,车马各在程。 东西各有路,行人何处行。 注释: 1.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意思是折柳枝条时,柳叶随着枝条的生长而生长,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2.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这里的“同心”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即思念、留恋;“不同侣”指的是与恋人或朋友分离。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心有千千结,也要将这份情感传递下去。 3. 客子朝暮发
【注释】 《折杨柳歌辞》,唐教坊曲,属“大石调”。本题是乐府旧题。这首诗是写征人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望中不见远行人,河桥摇曳伤心绿。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思诗。诗的前两句是说:你那未尽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啊;长长的柳条也拴不住我的脚了。“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诗人通过一个侧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与关切的心情。“望中不见远行人
【注释】 含泪:眼泪。南浦:送别之地。“折柳”是古代送别的风俗,把柳枝折下插在头上表示惜别。杨柳最无情:古人以为杨柳无心,随风而摇,故有无情之说。离别苦:形容离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折杨柳”的习俗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无情”的杨柳来反衬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写诗人含着眼泪目送好友离去的情景,第二句写送别地点是南浦,即送别之处。第三句说杨柳树最无情
【注释】:折柳,古人送别时折柳枝以表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千丝与万丝”,比喻离别之情深重难舍。“却向何时归?”是说此时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1. 折杨柳:即折柳送别的典故,古人常在离别时折柳相赠。 2. 袅袅金堤柳:金堤是古代的一条堤,这里泛指长堤上杨柳树;袅袅,形容柳枝随风摇曳的样子。 3. 三春:春季三个月的总称。渐,逐渐。 4. 新声传洛下:洛阳是当时的首都,这里指的是新曲传入洛阳。 5. 旧恨忆河桥:河桥,古黄河上的桥梁,这里指的是过去曾经有遗憾的地方。 6. 妾意愁飞絮:飞絮,柳絮,比喻女子的思念和忧愁。 7.
注释: 1. 折杨柳歌:即《折杨柳歌辞》,乐府曲名,内容多为表达离别之情。 2. 美酒白玉壶:形容酒非常醇美。 3. 高树白头乌:指乌鸦栖息在高树上,羽毛呈白色。 4. 壶空乌不去:比喻好酒不常,而知音难求。 5. 弹尽大秦珠:形容弹琴技艺高超,把琴弦都弹断了,但还不肯罢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饮酒、听琴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留恋和无尽思念
折杨柳歌三首 【其一】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译文:柳条有三丈长,明天是清明时节。江南的小姑娘小孩子们,采集柳条制作流苏结。 注释:柳条、流苏结:都是古代女子在清明节时制作的饰品。 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通常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而“折柳赠远”则是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因为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所以用柳条作为礼物
【注释】: 1. 华山顶:指华山顶上。 2. 洗头盘:古代女子梳洗时用的一种器具,形似圆盘。 3. 玉井:即玉井栏,是皇宫中设置的井栏,用玉石制成,用以装饰和象征皇家尊贵。 4. 十丈莲花开玉井:形容女子的发髻高耸如莲花盛开在井栏上,非常美丽壮观。 5. 女儿淡妆矜素影:女儿淡妆,指女子妆容清淡,不重脂粉;矜素影,矜,矜持;素影,即素雅的容颜。 6. 项领:颈项以下的部分
注释:鸳鸯是美丽的锦,人们都羡慕它。但暗地里织机上的丝线哪能看见?每天上堂可以经常见面,谁又能知道回家时脉脉含情的怨意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女子在家中思念丈夫的情景。第一句“鸳鸯美锦人皆羡”,描述了家中有美丽的锦,大家都羡慕。第二句“暗里机丝哪得见”,表示暗地里织机上的丝线哪里能看见呢?第三句“上堂日日好会面”,表示天天都能看到丈夫上堂,多么美好。第四句“谁识归房脉脉怨”
注释:是谁家的少年郎骑着白马,往来在青楼之下。男男女女两个人自然不会是假扮的,为什么还要走六礼百两呢?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古代社会风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年轻男子骑着白马,在青楼下来来往往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他进一步指出,男男女女两个人自然不会是假扮的,但为什么要走六礼百两呢?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俗习惯
【注释】 饮:吃。马孟津:古地,今属河南省孟县西,为黄河渡口。 虏儿:指胡人。汉歌:汉乐。 不识:不能识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作。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即“饮马孟津河”,河水冻结了。次句写虏子(即胡人)听汉歌时的情形,他们听不懂歌中的意思。全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译文是:饮马于孟津渡口,黄河水已结冰。胡人不懂汉歌,不知其中含情。
折杨柳歌 阿母遣女织,织作嫁女衣。 嫁衣色已变,嫁女定几时。 注释: 1. 阿母遣女织:阿母指母亲,遣女即让女儿去织布。 2. 织作嫁女衣:用织好的布做成嫁女儿的衣服。 3. 嫁衣色已变:嫁出的女儿,衣服颜色已经改变。 4. 嫁女定几时:《诗经·邶风·燕燕》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女子出嫁,就要到丈夫家里去,这是古代的风俗。 赏析: 《折杨柳歌》,一首表现古代妇女生活情感的诗歌
【注释】 妾心如鸟飞,飞傍郎身转。 飞得到咸阳,郎又往沙苑。 译文: 妻子的心像鸟儿一样飞翔,在夫君身旁旋转。 飞到咸阳后,丈夫又前往沙苑。 赏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妾心如鸟飞,飞傍郎身转"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就像鸟儿依恋主人一般。她时刻都关注着丈夫的行踪与安危,即使身处异地也不忘他。而"飞得到咸阳,郎又往沙苑"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