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西幸朔河空,独赖睢阳有二公。
共守孤墉心似铁,誓吞逆虏气如虹。
邮亭叶落秋声外,古木鸦啼夕照中。
庙貌至今犹俨雅,令人千载仰英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翠华西幸朔河空,独赖睢阳有二公。”诗人以“翠华”起兴,写唐玄宗在长安的西郊狩猎后,驾临华清宫,并到渭水之滨的昆明池游览赏景的情景。“翠华”,皇帝的车驾,这里指唐玄宗。“朔河”,即黄河的上游,因河水清澈,故称。“西幸”,指唐玄宗离开京城长安。“孤墉”,指睢阳城。“二公”,指李光弼、张巡两位将领。这两句诗写出了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王朝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共守孤墉心似铁,誓吞逆虏气如虹。”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李光弼、张巡二位将士坚守睢阳城的英勇无畏精神。“孤墉”,即城墙上只有一垛墙,意即孤立无援,形势险恶。“逆虏”,指安禄山的叛军。“气如虹”化用《易经》中“亢龙有悔”之意,形容二人壮怀激烈,誓死保卫睢阳城的决心。
“邮亭叶落秋声外,古木鸦啼夕照中。”这两句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来衬托诗人对这两位忠勇之士的无限崇敬。“邮亭”,驿亭,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这里指唐代的驿站。“叶落”,指秋天来临。“秋声”指秋风萧瑟的声音。“鸦啼”,指乌鸦鸣叫。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画:树叶飘落,发出沙沙之声;傍晚时分,乌鸦在枝头上啼叫,为这寂静的黄昏增添了一些生机。“夕照”,夕阳的余辉。诗人用“夕照”来表现时间之晚,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暗示了两位将领坚守孤墉已久,直至黄昏。
“庙貌至今犹俨雅,令人千载仰英风。”诗人最后一句是对李光弼、张巡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庙貌”,指庙宇的建筑规模,是后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和怀念。“俨雅”,端庄优雅。“英风”,指英雄气概。最后两句诗人赞叹这两位英雄的事迹永垂不朽,他们的崇高品格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答案】
译文:
唐玄宗驾临西郊狩猎,来到昆明池边欣赏秋色。但见黄河之水波涛滚滚,却无人能敌我大明王朝。只有睢阳城下
有两位忠臣,他们坚守孤壁誓死不屈。他们面对强敌英勇顽强,气势恢弘犹如虹光。秋天到来,一片萧条景象中
,落叶飘零。傍晚时分,一只乌鸦在树上鸣叫。庙堂依然巍峨庄严,令人仰慕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祭祀唐朝名相李光弼、张巡而作,歌颂了他们坚守睢阳城抗击叛贼安禄山的英勇事迹。全诗四联,
结构紧凑严谨,感情充沛,语言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