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野趣叩禅扉,路入桥南近翠微。
地静惟铺青草色,山高岂碍白云飞。
昙花贝叶来僧榻,萝月松风满客衣。
似此幽光真个好,何妨临水坐苔矶。
注释:
游灵光寺:游览灵光寺。灵光寺在今陕西省宝鸡市。
叩禅扉:敲开寺庙的门。叩,敲。
地静惟铺青草色:大地宁静,只有青草的颜色铺展开来。惟,只。
山高岂碍白云飞:山高,但并不妨碍白云飘动、飞翔。岂,难道。
昙花贝叶来僧榻:昙花和贝壳般的叶子从僧人的床上飘落下来。昙花,即佛手,有香气。贝叶,梵语“贝多罗”(意为“贝多树”或“贝多叶”)的音译。
萝月松风满客衣:月亮像藤萝一样悬挂在天空,松林中的风吹动着树叶,使衣服上充满了松香。萝,指藤萝。松风,是指松涛之声。
似此幽光真个好:像这样幽静的光真是太好了。幽光,指月光或灯光。真个,的确。
何妨临水坐苔矶:为什么不到水边去坐着,坐在苔石上。何妨,为什么不。临水坐苔矶,是说坐在水边的苔石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览灵光寺所见所感的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抒情。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灵光寺周围的景色和自己的游览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寄情山水的境界。
首联“为寻野趣叩禅扉,路入桥南近翠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为了追求野外的乐趣,我敲开了寺院的门窗,走进桥南,只见周围一片青翠。这里描绘了诗人来到灵光寺时的心境和景象。诗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一种与尘世隔绝的感觉,而眼前的景色正好符合了他的要求。
颔联“地静惟铺青草色,山高岂碍白云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大地如此宁静,只有青草的颜色铺展开来;高山虽然很高,但并不妨碍白云飘动、飞翔。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灵光寺周围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发现,这里的景色十分宁静,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同时,他还注意到了云彩在山间飘动的情景,这种自然美景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
颈联“昙花贝叶来僧榻,萝月松风满客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昙花和贝叶从僧人的床边飘落下来;月亮像藤萝一样挂在天空,松风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使得客人的衣服上都充满了松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灵光寺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诗人观察到,这里的环境非常宁静,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同时,他还注意到了月光洒落在地面上的情景,这种美景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
尾联“似此幽光真个好,何妨临水坐苔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这样幽静的环境真是太好了,为什么不到水边去坐着,坐在苔石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环境的赞赏之情。他在这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享受着这份宁静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什么不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呢?
这首诗通过对灵光寺周围景色的描绘以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托情感的境界。诗中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词汇,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