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去防秋,于今已白头。
一身犹是卒,诸将久封侯。
部伍嫌羸病,亲知识壮游。
寒灯孤戍里,挥泪看吴钩。
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九
十五去防秋,于今已白头。
一身犹是卒,诸将久封侯。
部伍嫌羸病,亲知识壮游。
寒灯孤戍里,挥泪看吴钩。
注释:
- 在唐代,塞下曲是一种边塞题材的乐府诗题。此诗是模拟唐代边塞曲的风格而作。
- “十五去防秋”指的是年轻的士兵被派往北方边疆,执行防御任务。
- “于今已白头”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士兵们因长期征战而变得白发苍苍。
- “一身犹是卒”意味着士兵们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保持着军人的身份。
- “诸将久封侯”反映了长时间战斗后,士兵们渴望得到封赏,希望将军们能够有所作为。
- “部伍嫌羸病”,这里的“部伍”通常指军队的编制或单位,而“羸病”则形容军中有因疾病而导致体弱多病的士兵。
- “亲知识壮游”,这里的“亲知”可能是指战友或同袍,而“壮游”则暗示着他们曾经一起经历的辉煌与战斗。
- “寒灯孤戍里”,描绘了边关寒冷的夜晚,士兵们只能在孤独的烽火台内点起一盏油灯。
- “挥泪看吴钩”,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着战士的英勇和对战争的不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士兵们在边关的经历和他们内心的感受,展示了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所承担的责任和牺牲。李昌祺用简练而深情的语言,传达了对边防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命运的同情。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诗人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也引发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