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凋残甚,惟馀朴俭风。
名因元子重,地本鲁王封。
抚恤无贤令,流移有惰农。
谁将于蔿曲,歌向五云中。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诵读、理解能力,以及诗词的赏析。首先读懂了全诗的意思,然后把握了诗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最后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要注意通假字和重点句子的赏析。
“留鲁山县”,留鲁县位于河南省鲁山县,是古时著名的文化古城。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素有“豫北小江南”之称。
【译文】
黎民百姓凋零残败已很严重,只有淳厚的朴素风俗流传至今。
因为元子的缘故,名望得以重扬;由于封地本属鲁王,所以受到朝廷厚赐。
赈济抚恤的官吏都是无能之辈,流离失所的百姓中有惰农之人。
谁又能将这蔿曲的哀歌吟唱于五云霄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首联点明地点和人物,交代了历史背景;颔联点出人物与事件,表现了人物性格;颈联写当地官员的无能和民众的困苦;尾联以反问作结,表达出作者的无奈和悲愤。
第一句“留鲁山县”。留鲁,地名。据《汉书·地理志》载:“鲁故国,周武王封周公于此,故曰留。”又据《水经注》载:“鲁山在襄邑县西三十里,一名鲁阳山。”可见留鲁县即今河南省鲁山县。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
第二句“黎庶凋残甚,惟馀朴俭风”。“黎庶”,指老百姓。“凋残”是指凋敝、残破。“朴俭”,指质朴简朴的生活风尚。这句意思是说:老百姓已经残破不堪,只有质朴简朴的生活风尚流传至今。
第三句“名因元子重,地本鲁王封”。这里的“元子”,指的是元帝,即汉昭帝;“鲁王”指的是鲁王刘旦(汉武帝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元帝的缘故,名声得以重扬;由于封地本属鲁王,所以受到朝廷厚赐。
第四句“抚恤无贤令,流移有惰农”。这里的“抚恤”,是指抚慰、救济;“令”,即命令;“流移”,指流离失所。这里的“惰农”,指的是懒惰的农民。意思是说:那些能够获得抚慰和救济的官吏都是无能之辈,而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中有懒惰不劳而获的惰农之人。
第五句“谁将于蔿曲,歌向五云中”。这里的“蔿曲”,是古代一种歌曲,也指地方戏曲或民间小调。这里的“五云中”,即天上。意思是说:谁会把这首小调歌唱到天上呢?
第六句“向”,是“向谁”“向何处”的意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