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对多才列显融,十三藩翰有行踪。
官寮尽识荀鸣鹤,郡邑争看陆士龙。
江上晓霜凋杜若,城边秋水映芙蓉。
经行处处饶佳景,总入高情赋咏中。

【注释】

  1. 曾行人:即指诗人的朋友,曾到京城去。行:动词,行走、去。
  2. 显融:即张显融,曾任中书舍人,后贬为江州刺史,因“三十二事”被流放,途中遇害。
  3. 十三藩:指十三个州郡。翰:书信、诗文。
  4. 荀鸣鹤:晋代荀粲字鸣鹤,官至尚书令,与王衍友善,为“才士”,有《咏怀诗》三首。
  5. 陆士龙:西晋陆机字士龙。少与王济等交游,有文华才学,后屡遭不幸,终死乱兵之中。
  6. 杜若:一种香草,又名芳芷,可入药。
  7. 芙蓉:荷花,古人以“出淤泥而不染”之莲为君子,故称荷花为“出污泥而不染”。
  8. 高情:高雅的情怀。赋咏:诗歌、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回归京师时写的。诗的前四句写曾行人在京的交往和名望,以及京城中对他的欢迎情景;后四句写京城的景色和对友人的祝愿及自己思念之情。
    首句“专对多才列显融”,点明友人曾行人,并说明他在京的交往。“专对”二字表明曾行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为人耿直,不阿权贵。次句“十三藩翰有行踪”,则写出曾行人的足迹遍及京城的十三个州郡。一个“有”字,突出了他的广泛交往。
    三四两句写京城中对他的喜爱和推崇。“官寮尽识荀鸣鹤”,是说京城里的人全认识他,都称他为“荀鸣鹤”;“郡邑争看陆士龙”,是说他在京城中的名声很大,连各州的长官也争相来瞻仰。“荀”、“陆”二字都是指他的姓名,而用“鸣鹤”、“士龙”作比喻,则显出了曾行人的风采。
    五六两句描写京城的秋晨景色,衬托诗人对友人归京的喜悦心情。“江上晓霜凋杜若”是说京城江上的早朝时节,寒霜已经降临,那长着白色花朵的芦苇已失去了往日的鲜艳色彩。“城边秋水映芙蓉”,则是说京城近郊的护城河里,秋水清澄,荷花盛开,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这两句诗描绘了京城秋晨特有的景色。
    最后两句写京城的美好环境。“经行处处饶佳景”,意思是说,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有美好的风景,可见京城的美丽。“总入高情赋咏中”则是说,这些美好的景色,总是进入诗人自己的诗歌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京的喜悦心情和对自己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友人的诗篇,也是一首咏怀诗。全诗从友人在京的活动落笔,然后写到京城的风物人情,最后表达自己对友人归京的喜悦心情和向往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每句七字,除第一句外,其他五句皆为仄韵。全诗押平声韵,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感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