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催雨过淮淝,万户千门曙色微。
渐老只愁朋旧少,逢春不放酒杯稀。
长江绕郡商帆集,远火沿山猎骑归。
惟有忍庵窗外雪,比君高操更清辉。

【注释】

寄同安张忍庵通守: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东风催雨过淮淝,万户千门曙色微。

渐老只愁朋旧少,逢春不放酒杯稀。

长江绕郡商帆集,远火沿山猎骑归。

惟有忍庵窗外雪,比君高操更清辉。

【译文】

东风催我赶路,经过淮河、淝水,只见万户千门刚刚亮起微弱的曙光。

年岁渐长,担心交游的朋友越来越少,所以春天到来的时候,也就不再像过去那样纵情饮酒了。

长江流经府城,江边的商船聚集,远处的战旗在山头升起。

只有忍庵先生的窗前,有如银的积雪,它比您高尚的节操还要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晚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他离开同安(今厦门市)时的情景。诗人由“东风催雨”引出“淮淝”,再由“万家”引出“春光”,最后写“雪”而点出“忍庵”。全诗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自己离别的心情作引子,用“东风催雨过淮淝”一句来开篇,形象地写出他离开家乡时的情形。这里的“过”、“见”两个字很有分量。因为诗人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上路的,所以他看到的一切都带有感情色彩,都显得特别亲切。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把诗人当时的心情也表现出来了。“万户千门”三字,既点出了离家的时间是在早晨,又写出了家国的寥廓和苍茫。

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来,诗人从眼前的“万家千门”写到“暮雪朝霜”,进而写到“朋旧”,这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的友人。“只愁朋旧少”,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之所以要写下这一句话,就是因为他与友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而这种情谊又是难以割舍的。所以当诗人看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时,心中就不禁感到难过起来。这里,“朋旧”一词,既指老朋友,也暗含着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见诗人的友情是多么深厚啊!

第四句紧承上一句而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情。他想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再也找不到那么多的朋友一起喝酒了,因此只能独自一个人喝闷酒了。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也表现出他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把目光转向了外面的世界。他看到长江绕着郡城流淌,江上的渔船已经收网回家了;远处的烽火在山峦之间闪烁,猎人们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这些景象虽然美丽,但诗人却无心欣赏,因为他此时正处在一种深深的忧伤之中。

最后一句,诗人把镜头再次拉近,聚焦到自己眼前的景象。他看到窗外的雪景如此美丽,仿佛比忍庵先生还要高洁、清纯。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赞美雪的美丽,但实际上却是在借雪来表达自己对忍庵先生的敬意。因为忍庵先生正是那种不畏严寒、不怕困难、不慕名利的人,他的品德和精神就像那洁白无瑕的雪花一样高洁、清纯。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时间的推移和景物的变迁,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很丰富,有江、湖、山、雪等自然景色,又有友人间的情感交流,这些都为诗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