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烟霞水石边,高僧于我最忘年。
𣒰檀树底焚香坐,优钵花间扫榻眠。
了幻未能辞五浊,观空自可断诸缘。
无衣无带堪留别,林下分携一慨然。
长忆烟霞水石边,高僧于我最忘年。
𣒰檀树底焚香坐,优钵花间扫榻眠。
了幻未能辞五浊,观空自可断诸缘。
无衣无带堪留别,林下分携一慨然。
【注释】
- 长忆:常常怀念。
- 烟霞:指山水间的景色。
- 水石:水边的石头。
- 忘年:忘却年龄之差异。
- 𣒰檀:檀木。
- 优钵:一种植物。
- 观空:佛教术语,指看破世间万物皆为空相。
- 五浊:佛家用语,指世间五种恶因:杀、盗、淫、妄语、饮酒。
- 了幻(liào huàn):佛家语,指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没有真实的自性。
- 五浊:指世间五种恶因。
- 分携:分别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北京途中,向灵谷定岩的戒上人告别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长忆”“了幻”“分携”三个关键词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首联“长忆烟霞水石边,高僧于我最忘年。”,诗人回忆起与高僧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常在山水间漫步,忘却岁月的流逝。这里的“烟霞水石”,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高僧于我最忘年”则表现出与高僧相处时的愉悦心情,两人之间没有年龄差距,只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颔联“𣒰檀树底焚香坐,优钵花间扫榻眠。”,描述了与高僧在一起的日常生活。在檀树下焚香静坐,悠然自得;在花丛中扫榻而眠,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高僧的形象,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颈联“了幻未能辞五浊,观空自可断诸缘。”,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高僧的不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虽然无法摆脱世间的纷扰和烦恼,但通过观空来断除一切杂念,达到心灵的解脱。这里的“了幻”“观空”都是佛教术语,表示看破生死、超脱尘世的境界。
尾联“无衣无带堪留别,林下分携一慨然。”,诗人用“无衣无带”来形容自己的离别之情,暗示着自己一无所有地离开了高僧。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诗人还是决定留下这份情感作为回忆。最后一句“林下分携一慨然”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他愿意为了这份友情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与高僧在一起生活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践行,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