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蜩浑未觉凉生,犹韵金风咽复鸣。
总为螳螂能爱惜,却教蟋蟀让凄清。
难谐赵瑟秦筝调,惯和樵歌牧笛声。
按尽宫商黄叶里,那能不遣客心惊。
秋风
山蝉浑未觉凉生,犹韵金风咽复鸣。
总为螳螂能爱惜,却教蟋蟀让凄清。
难谐赵瑟秦筝调,惯和樵歌牧笛声。
按尽宫商黄叶里,那能不遣客心惊。
注释:
和秋景韵二十首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秋风:指秋季凉爽的风。
山蝉浑未觉凉生,犹韵金风咽复鸣:山上的蝉虫浑然不知凉爽已经降临,仍发出悠扬的鸣声。“浑”是全然的意思,“浑未觉”表示全然不觉。“犹韵金风”中的“犹韵”指的是蝉鸣的声音仍然延续着,仿佛还沉浸在秋风的韵律之中。而“咽复鸣”则形容蝉鸣之声在秋风中似乎更加低沉、深沉,如同在咽咽地回响。
总为螳螂能爱惜,却教蟋蟀让凄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螳螂与蟋蟀进行了比较。螳螂作为捕食者,自然有其生存之道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它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会轻易放弃。而蟋蟀作为被捕食者,往往更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因此它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以免被轻易捕获。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许多时候,蟋蟀反而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而螳螂则可能因为过于谨慎而失去捕食的机会。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蟋蟀的行为感到惋惜,并认为它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保护自己。
难谐赵瑟秦筝调,惯和樵歌牧笛声:这里诗人用“难谐”来形容蝉鸣声与古乐器如赵瑟、秦筝等的和谐程度。古代的乐器通常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风格,蝉鸣虽然是一种自然之声,但在与这些古乐器的对比下,显得略显生硬和不协调。同时,“惯和樵歌牧笛声”则描绘了蝉鸣与樵夫歌声、牧人笛声相混合的情景。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氛围,使得蝉鸣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更加悦耳动听。
按尽宫商黄叶里,那能不遣客心惊:这里的“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声音元素。“黄叶里”则暗示了秋天的景象,此时正是蝉鸣最为旺盛的时候。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看到这一片黄叶飘落的场景,听着蝉鸣声此起彼伏,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悸动和不安。这种情感的产生与他所处的环境、季节以及个人的感受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