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烦浇灌不烦栽,长过清明谷雨开。
为问洛阳豪贵客,几家还有旧亭台。
重唁山中牡丹
不烦浇灌不烦栽,长过清明谷雨开。
为问洛阳豪贵客,几家还有旧亭台。
注释:不用浇水也不用种植,就会在清明和谷雨时节开放。我想知道洛阳的权贵们都在哪里,看看他们是否还保留着过去的亭台。
译文:
不必浇水也不用播种,就能在清明与谷雨时盛开。
想问一问洛阳的权贵们,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楼台吗?
不烦浇灌不烦栽,长过清明谷雨开。
为问洛阳豪贵客,几家还有旧亭台。
重唁山中牡丹
不烦浇灌不烦栽,长过清明谷雨开。
为问洛阳豪贵客,几家还有旧亭台。
注释:不用浇水也不用种植,就会在清明和谷雨时节开放。我想知道洛阳的权贵们都在哪里,看看他们是否还保留着过去的亭台。
译文:
不必浇水也不用播种,就能在清明与谷雨时盛开。
想问一问洛阳的权贵们,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楼台吗?
【注释】 太庙:皇帝的宗庙。孟秋:农历七月,为一年之孟月,即秋季之始。斋宿:指在斋室住宿,斋室亦称清斋或斋房。陆员外:即诗人的朋友陆羽,字鸿渐,号茶山人,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经》,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太庙孟秋时节斋宿的所见所感。首联“槐露滴新秋,斋房夜色幽。”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清凉的槐露滴落在新的秋日里,斋房的夜色也变得十分幽静
诗句解释: 候馆促离杯,愁颜且强开。 - 候馆: 古代驿舍,用于官员或使节住宿的地方。 - 促离杯: 急忙离开酒杯。 - 愁颜: 形容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 - 且强开: 尽管有忧虑,但仍然试图勉强振作起来。 砌蛩惊露泣,巢燕避秋回。 - 砌: 指的是房前的台阶。 - 蛩: 蟋蟀,古人常以之象征孤寂与凄凉。 - 惊露泣: 被露水惊醒,感到悲伤而流泪。 - 巢燕避秋回:
【解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行李归期促”,点明友人归期的迫切,而自己则因旅途艰险,滞留他乡;次句“山川去路遥”,说明路途遥远,行旅艰难;第三句“疾风狂入夜,淫雨晦连朝”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交加的景象,表现了旅途中风雨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难。后四句,写舟中所见之景,帆逐孤飞鸟、江通逆上潮。“帆逐孤飞鸟”“逆上潮”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凭将栖遁意,乡国寄渔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君家簪绂裔,群从玉连枝。 游子龙头贵,中郎燕颔姿。 双尊论久别,千里慰遐思。 六一遗风在,怀哉百世师。 注释: - 君家:指对方的家。簪绂:古代官员的头饰。裔:后代,子孙。 - 群从:指同辈或亲属。玉连枝:比喻家族成员关系密切。 - 游子:诗人自称。龙头:形容地位尊贵。中郎:指诗人自己。燕颔:形容相貌英俊。 - 双尊:指两位朋友。论:谈论。久别:长时间分别。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慰:安慰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 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注释: 1.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高兴地迎接张进士(张叔豫)到旅馆住宿。 2. 穷巷寂无邻: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邻居。 3. 青灯共故人:用一盏青色的灯光照亮,与老朋友一起度过。 4.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远处传来的声音像是霜打的磬石,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 5.
【注释】 寂:寂静。历:经历。容:居所。台署:官府,指翰林院或官署。清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这里指漏壶中的水滴滴答的声音。流云:飘浮的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彭太常(永年公)的官署内斋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寂历容台署,高吟逸兴生”,写诗人在彭太常的官署中寂然独处,吟咏出幽高飘逸的诗兴。颔联“泉香春井溢,钟断夜堂扃”,描写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泉水叮咚之声,闻到春日的香气。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栩栩戏晴光: -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 "戏":玩耍,嬉戏 - "晴光":阳光明媚的光芒 - 这句话描述蝴蝶在晴朗的天气下自由地飞舞。 2. 留连媚露香: -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 "媚":美丽 - "露":早晨的露水 - 这句诗描绘了蝴蝶在露水中留下的美丽身影。 3. 舞随花片白: - "舞随":随着舞蹈的动作 - "花片白":花朵上白色的花瓣
谢赐西洋布 异缕何纤细,轻盈玉雪紑。 鲛宫初织罢,海国远输来。 捧拜荣恩赐,纫缝称体裁。 微躯增照耀,被服愧非才。 译文: 收到赏赐的西洋布料, 这布料的质地多么纤细, 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这是从遥远的海岛上织成的。 恭敬地跪拜接受这份恩赐, 仔细地缝制,与这布料的质地相称。 我身体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然而这布料的制作却并非我所能胜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
碧峰寺慎公房 碧嶂屏风秀,清流束带圆。 烟霞醒醉梦,钟梵寤僧禅。 乱叶当人落,孤云引鹤还。 声闻如可契,应此息尘缘。 注释与赏析: - 碧峰寺慎公房:指的是位于碧峰山上的慎公住所,可能是一座佛寺或者修行场所。 - 碧嶂屏风秀:形容碧峰山如同一幅精美的屏风,其中山峰如同画中之景,美丽而壮观。 - 清流束带圆:比喻清澈的山泉如同被束带环绕的圆形物体,给人以美感和宁静。 - 烟霞醒醉梦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太常寺丞时期。首句点明时间,二、三句写斋宿之景,四、五句抒发情怀,六、七句抒发感慨,末联表达愿望。全诗以“斋宿”为线索,通过写斋宿之景和诗人的情思,来抒写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竹静风停后,瓶香茗熟时。②竹静风止,瓶中茶已泡好;人静夜深,灯也熄了,只有鹤在啼叫。③颇爱良宵静,翻嫌白日迟。④良宵:美好的夜晚。⑤翻嫌:很讨厌。⑥年年此斋宿,载诵我将诗
《山中见牡丹》是明代诗人李祯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如下: 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释义与译文 1. 注释: - 不嫌恶雨并乖风:即使厌恶恶劣的天气和不和谐的环境。 - 纵在五侯池馆里:即使生活在权贵之中。 - 可能春去不成空:春天去了也留不住。 2. 译文: - 你难道嫌弃那恶雨和逆风
注释: 1. 当夫当匠子孙亡,田地荒芜户有粮。 当夫当匠子孙亡:指工匠的后代已经消亡。当夫,古时对工匠的一种称呼。匠人之子,后来成为工匠。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工匠的后代早已灭绝。 田地荒芜户有粮:田地荒废了,但农民家中仍有粮食,说明虽然土地被荒废了,但农民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2. 昨日迤西蕃使过,尽驱妇女赶牛羊。 昨日迤西蕃使过:昨天有个西域(今新疆地区)来的使者经过。 尽驱妇女赶牛羊
新安谣三首 垂老频逢岁薄收,秋租多欠卖耕牛。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 诗句解读:本诗描述了一位新安县的农民在经历了一年的艰难后,发现秋季的租金中存在拖欠的现象,导致他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耕牛来支付。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地的官员们却无暇顾及这些饥饿的人,甚至需要把他们强行拉走送往陕州。 译文与注释:我年事已高,经常面临收成不佳的情况,秋季的租税中有很多拖欠的部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意的能力。“过张茅镇见饥民”一句是说诗人来到张茅,看到饥民的苦难生活;“土洞深沉土坑欹”,写饥民无家可归,在深土中挖洞居住,而洞口则向阳倾斜;“田园枯旱废耕犁”,“田园”“耕犁”都是耕种的意思,“枯旱”指干旱,“废耕犁”指因干旱而荒弃耕地;这两句写饥民的生活环境。第二句“一身馁困浑无力”,意思是他们衣衫褴褛,身体虚弱,没有气力了;“犹上高梯剥树皮”
【注释】 宜阳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北依太行,南接伏牛,东连嵩山,西濒黄河,是一处风光秀美、景色迷人的好地方。 绿阴:指郁郁葱葱的树木。 鸟间关:鸟鸣声与人的脚步声交织成一种和谐而美妙的声音。 野枣花香:指野枣花散发出的香气。 宿雨残:指早晨下过雨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 天遣浮云都卷尽:天上的浮云都被吹散了。 【赏析】 《宜阳山中》是王维晚年的作品之一
【注释】 度尽:经过。度,通“渡”。 萝:指攀附的藤萝。 翳:遮蔽。 幽独:孤独寂寞。 长在:始终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诗人在嵩山道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度尽青山几百重”,意思是说走过了青山几十重。这里的“度”字,有走过、通过的意思。“青山几百重”,写出了嵩山的险峻与秀美。 第二句“垂萝翳日鸟啼风”,意思是说,在茂密的藤萝下,阳光被遮住;鸟儿在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