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山中见牡丹》是明代诗人李祯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如下:
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释义与译文
- 注释:
- 不嫌恶雨并乖风:即使厌恶恶劣的天气和不和谐的环境。
- 纵在五侯池馆里:即使生活在权贵之中。
- 可能春去不成空:春天去了也留不住。
- 译文:
- 你难道嫌弃那恶雨和逆风?还是愿意与山中的花朵为伴,共同绽放。
- 即使生活在权贵的池塘和园林里,也可能无法留住春天,让它白白地离去。
- 赏析:
- 此诗借物抒情,通过描绘山中见到盛开的牡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二、赏析
- 意象的象征意义:牡丹作为国色天香的代表,常常象征着美丽和富贵。在这首诗中,牡丹被赋予了超越自然的美和永恒的价值,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 对比表达手法:诗中通过将牡丹置于恶劣的环境中与权贵之地的比较,突显了牡丹的独特性和超然。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牡丹的美丽和坚韧,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 情感的深沉寄托:通过对“五侯池馆”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深沉寄托,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牡丹的描述,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牡丹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反思,李祯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