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尊内见两贤,双瞳深碧绿发鬈。
项光闪烁顶相圆,细民举首仰视天。
再拜求救苏颠连,上人戒律确且蠲。
根尘识想俱泯捐,早成正觉坐青莲。
梵释围绕龙象筵,应真此时恭执鞭。
我言岂异佛口宣,亘亿万劫长流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祖来上人罗汉图》

诗句释义:

  1. 十八尊内见两贤,双瞳深碧绿发鬈。 - 在十八罗汉图中,有两个特殊的人物,他们的双眼深邃碧绿,头发也呈绿色。
  2. 项光闪烁顶相圆,细民举首仰视天。 - 他们项部的光辉闪烁,头顶的形状圆满,使得平民抬头仰望。
  3. 再拜求救苏颠连,上人戒律确且蠲。 - 再次下跪请求,以表达对佛陀的敬仰和求助。上人(即祖师)的戒律确实明确而彻底废除了。
  4. 根尘识想俱泯捐,早成正觉坐青莲。 - 所有根基、尘世的识见和想法都已经消融抛弃,他早就已经达到了佛教的正觉境界,坐在青色莲花之上。
  5. 梵释围绕龙象筵,应真此时恭执鞭。 - 佛教的各种经典围绕着像龙和象这样庄严的座位,这时应该真的恭敬地拿着马鞭(代表领导者的地位)。
  6. 我言岂异佛口宣,亘亿万劫长流传。 - 我说的话难道不就像佛的口头宣示一样?这种真理将会延续到无尽的时间。

译文:
十八尊内见两贤,双瞳深碧绿发鬈。
项光闪烁顶相圆,细民举首仰视天。
再拜求救苏颠连,上人戒律确且蠲。
根尘识想俱泯捐,早成正觉坐青莲。
梵释围绕龙象筵,应真此时恭执鞭。
我言岂异佛口宣,亘亿万劫长流传。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壁画中的场景,其中包含了对佛陀及其教义的崇拜和赞美。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觉悟的境界。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多以简洁明快著称,但在这首诗中,他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现实又神秘的世界。

  • 此诗通过“十八尊”中的两位特殊人物的描述,强调了对佛陀的尊敬和信仰。
  • “再拜求救苏颠连,上人戒律确且蠲。” 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对佛陀教导的信任。
  • “根尘识想俱泯捐,早成正觉坐青莲。” 则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达到精神升华的理想状态。
  • 整首诗充满了佛教哲学的元素,反映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