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云断误佳期,泪滴西风事已移。
捣杵声沈明月冷,蒸梨火尽暮烟迟。
人间天上今分两,草木山川总为悲。
欲寄锦文何日到,鹊桥云断误佳期。

这首诗是杜甫的《风哀十首》之一,共有十二首。每首都表达了杜甫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鹊桥云断误佳期,泪滴西风事已移。”
  • “鹊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而“云断”则意味着他们的相聚被无情地打断。
  • “误佳期”表明了这种突然的分离让原本期待中的重逢变得遥不可及。
  • “泪滴西风”描述了因相思而流泪的景象,西风吹起了泪水,使得这份愁绪更加浓重。
  • “事已移”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人事的变迁,使原本应发生的美好事物无法如期进行。
  1. “捣杵声沈明月冷,蒸梨火尽暮烟迟。”
  • “捣杵声沈”指的是古代妇女用杵臼捣衣的情景,声音深沉而悠长,但在这里却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独。
  • “明月冷”描绘了月光清冷,没有暖意,可能暗指内心的寒冷与寂寞。
  • “蒸梨火尽”则是夜晚的一个场景,可能是为了取暖而点燃的梨木炭火已经燃尽,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暮烟迟”描绘了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沉重的感觉。
  1. “人间天上今分两,草木山川总为悲。”
  • “人间天上今分两”表达了人间与天界的分隔,现在这种分隔变得如此明显,以至于无法再将两者联系起来。
  • “草木山川总为悲”强调了无论身处何方,大自然中的一切似乎都在为某种不可知的悲伤所困扰。
  • 这个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和自然的共同悲哀的认识和感受。
  1. “欲寄锦文何日到,鹊桥云断误佳期。”
  • “锦文”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书信或者其他形式的文字,用来表达情感或信息。
  • “何日到”表达了对书信能否及时送达的期待和担忧。
  • “鹊桥云断误佳期”是对前文的一种总结和呼应,表达了由于鹊桥被云层阻隔,导致美好的相遇被无情地延误。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深情的抒情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情感真挚而强烈,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艺术造诣,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种种不幸的同情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