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轩种竹罢,好月到窗时。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
【注释】
寄:写给。
崔元初:人名。
【赏析】
晴轩种竹罢,好月到窗时。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在晴朗的天井里种下竹子,好月到窗时,明月高悬于窗外。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
坐在松树之下,唱着流水般的诗歌。
【译诗】
晴天把庭院里的竹子都种完了,明月从窗前升起,洒满了整个房间。
坐在长松之下,唱出你如流水般优美的诗歌。
晴轩种竹罢,好月到窗时。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
【注释】
寄:写给。
崔元初:人名。
【赏析】
晴轩种竹罢,好月到窗时。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在晴朗的天井里种下竹子,好月到窗时,明月高悬于窗外。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
坐在松树之下,唱着流水般的诗歌。
【译诗】
晴天把庭院里的竹子都种完了,明月从窗前升起,洒满了整个房间。
坐在长松之下,唱出你如流水般优美的诗歌。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赣上 雨江流出万山溪,云雾蒸蒸动鼓鼙。 沙暖回回鸿雁到,草青偏有鹧鸪啼。 霜余榕叶凋何晚,雪里梅花绽已齐。 物候固殊声教远,会询蛮獠及雕题。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以“赣上”为题,描绘了江西赣南一带的壮丽山水和丰富物产。诗人从自然景观和动植物两个角度入手,展现了赣南的秀美风光和独特韵味。 - 注释: 第一句:“雨江流出万山溪”,描述了雨后江水流出山谷的景象。 第二句:“云雾蒸蒸动鼓鼙”
浦口潮来稳系船 汀花如雪草如烟。几家茅屋临江水,一路松风响杜鹃。帘卷轻寒中酒日,香焚新霁熟梅天。少陵心事谁人识,头白相知有郑虔。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广洋的作品《过胥江寄郑久诚参政》。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图。浦口的江面上,潮水平稳地拍打着船只,岸边的汀花如同雪花般洁白,而江边的草木则如同烟雾般朦胧。几只茅草屋沿江而建,与江水相伴。一路上松风阵阵,杜鹃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西下时
诗句输出:官柳阴阴锁汴桥,暖催晴绿上兰桡。 译文输出:官家种的柳树茂密地生长在汴河桥旁,春天温暖时柳叶嫩绿,随风飘动。 注释输出:此句描绘了汴河桥边春日的景象,官柳茂盛,绿意盎然。 赏析输出:这首诗通过描绘汴河桥边的自然景色和春天的气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傍晚时分回到田野,野雀在归巢;清冷的春雨落在葵菜上。偶然遇到了南来的使者,热情地寄去所思念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之人深切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建业孙公子”: - “建业”是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南京市。这里用“建业”来形容孙炎的家世,表明他来自一个有声望的家庭。 - “孙公子”则直接称呼孙炎为“公子”,这是一种尊称,显示了诗人对孙炎的尊重或仰慕之情。 2. “文如李谪仙”: - “李谪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里的比喻意味着孙炎的文才高超,甚至达到了与李白相当的水平
【注释】 过:经过。吴城:指古吴郡,即今苏州一带。溯流:逆流而上。双橹健:双橹船划桨强劲有力。摇月下西江:月光映照在长江上。 【赏析】 这是一首记行诗。诗人夜宿吴城山,凭窗望远,看到月光如水,照彻了大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夜”、“不眠”等字点明时间地点,又以“溯、双橹、摇”等动词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使人仿佛看到了那轻捷的船只,听到江中桨声,闻到花香,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