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国西门,中丞山甫论。
从天下节钺,绝塞驻戎轩。
蛮赋千邦入,威名万里存。
空传汉出使,此路去河源。

【注释】张掖国:古郡名,今甘肃张掖市。中丞:官名,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御史,相当于后来的布政使、按察使等。山甫:陈介泉的别号。节钺:古代皇帝授予重臣以兵权的符信。戎轩:指战车。蛮:少数民族。赋:征收。出使:派遣使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陈介泉中丞赴河西的诗作。张掖国位于河西走廊西段,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上是各民族交往和融合的地带。在唐王朝统治下,这里也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所以此诗也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首句“张掖国西门”,点明送行地点,并引出了下文对陈介泉的评价:“中丞山甫论”。这两句诗表明送别的双方都是当时有较高声望的人物,而诗人与陈介泉之间也有着较好的关系。“中丞”即御史中丞,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御史,相当于后来的布政使、按察使等;“山甫”则是陈介泉的别号。

第二句“从天下节钺”,意思是说陈介泉手中掌握着全国最高的军权,他可以代表天子出征讨伐。这两句话表达了对陈介泉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暗示了此次出行的重要使命。

第三句“绝塞驻戎轩”,描绘了一幅边疆风光图:从京城出发,经过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边塞要地。这句诗既表现了行程的遥远,也暗示了此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第四句“蛮赋千邦入”,意思是说少数民族纷纷向朝廷进贡,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财物。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国家繁荣安定的景象,也为陈介泉此行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和保障。

第五句“威名万里存”,意思是说陈介泉的声威远播,他的名声已经传播到了万里之外。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陈介泉此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句“空传汉出使,此路去河源”,意思是说陈介泉此行虽然只是奉命出使,但实际上却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这条道路直通到黄河源头,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这两句话表达了对陈介泉此行的期望和信心。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展示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