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宜南陌静缁尘,况复高城过雨新。
夹路啼莺歌似响,一春踏草到应频。
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
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据此作答。“最宜南陌静缁尘”一句,写诗人在贡院小集时,感受最深的是南郊大道上一片洁净,没有一丝尘土,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其心境之清净。“况复高城过雨新”,句意是说,更让人感到清爽的是高城经过雨水洗刷后显得格外清新。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夹路啼莺歌似响”一句,描绘出一幅春景图:夹道两边柳树成荫,黄莺在树上鸣叫如歌,清脆悦耳。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在贡院小集时的所见所闻。“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两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贡院周围环境的优美和清幽。“侵”“萦”“悬”等动词用得十分生动,把诗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限夕阳堪共醉”意思是说,看到这样美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与友人共饮美酒的情景。“明朝世务恐牵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无奈和厌倦之情。
【答案】
译文:
最适宜的应当是南郊大道上一片洁净,没有一丝尘土,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更加让人感到清爽的是高城经过雨水洗刷后显得格外清新,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夹道两边柳树成荫,黄莺在树上鸣叫如歌,清脆悦耳,这是诗人的视觉感受。“侵苔”“萦初蔓”等动词用得十分生动,把诗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春踏草”句是实写,而“到应频”则是虚指。
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贡院周围环境的优美和清幽。“无限夕阳堪共醉”意思是说,看到这样美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与友人共饮美酒的情景。“明朝世务恐牵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无奈和厌倦之情。
赏析:
此诗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十九日,时诗人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同诸公在贡院小聚,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首联先写环境之美。南郊大道干净无尘,雨过之后更是显得清新,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高城雨过后显得格外清新,这是诗人的客观观察。
颔联再写景色之美好:夹道黄鹂歌唱如同奏乐一般动听,一簇簇绿油油的小草踩着踏出了一条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这两句中,诗人以“夹路”、“啼莺”、“歌似响”、“踏草”等词语,写出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以及自己对此景象的感受。
颈联继续写景色之美好。薜荔缠绕的嫩藤刚刚爬上了枝头,而杨柳依依则映衬出了青草青青。这两句中,诗人用两个“初”字,将时间定格在了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将视线聚焦在了自己眼前的景象上。
尾联抒发感慨。诗人感叹自己的心被这美好的景色所吸引,想要与之共同享受这份宁静。然而,想到第二天就要为世事烦忧,便又感到有些不安。
此诗通过诗人在贡院小聚时所见到的美景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来表达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