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临水称冥栖,蓼渚莎坪只尺迷。
山雨乍来茆溜细,溪云欲堕竹梢低。
檐头故垒雌雄燕,篱脚秋虫子母鸡。
此段风光小韦杜,可能无我一青藜。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致的诗歌。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幽亭临水称冥栖,蓼渚莎坪只尺迷。
  • “幽亭”指的是一个安静的亭子,它靠近水面,显得非常幽静。
  • “冥栖”意味着在这里隐居或静修。
  • “蓼渚”指的是长满蓼草的湖边小洲,而”莎坪”则是一片覆盖着莎草的小坡。
  • “只尺迷”意味着这片小地方被迷住了,让人难以分辨具体的距离。
  1. 山雨乍来茆溜细,溪云欲堕竹梢低。
  • “山雨乍来”描述了山间的突然降雨。
  • “茆溜细”描绘了细小的水珠沿着茅草流淌的情景。
  • “溪云欲堕”则形容了即将下雨时的云朵像要落下一样的样子。
  • “竹梢低”指的是竹林中竹子的枝叶因雨水而变得较低,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1. 檐头故垒雌雄燕,篱脚秋虫子母鸡。
  • “檐头故垒”可能是指古时候的屋檐下有燕子筑巢的地方。
  • “雌雄燕”指的是燕子的雌雄之分。
  • “篱脚秋虫子”可能是对蟋蟀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昆虫活动。
  • 整体上描述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1. 此段风光小韦杜,可能无我一青藜。
  • “此段风光”指的是眼前的这个景色。
  • “小韦杜”可能是指这里的风光不如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那般壮丽,或者是诗人自谦之作。
  • “一青藜”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认为自己在这个小环境中没有太多作为,只是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山水、飞鸟、虫鸣等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通过使用“只尺迷”、“茅溜细”等形象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深远的画面感。最后一句“此段风光小韦杜,可能无我一青藜”,更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省,以及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赞美。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色彩,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