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根濡滞是何年,寂寞荒城尚宛然。
来者无穷还逐鹿,归心不死定为鹃。
黄沙夜冷霜连草,青海天低月堕烟。
孤客此时思往事,一和错尽自澶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指出诗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的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然后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1)

“韩克瞻宿五国城因赋”:韩克瞻是北宋名将韩世忠的儿子,字子飞,号武峰,宋绍兴年间进士,累官至太府少卿。公元1130年(绍兴二十年),金兵南下,攻陷建康、临安、明州等地。次年,又渡长江攻占杭州,进围越州。宋高宗仓皇南逃,命韩世忠率军勤王,韩世忠与张俊等大败金兵于楚州之战。不久,韩世忠病卒。公元1136年(绍兴二十六年),韩世忠之子韩克遵随父从军,被任为太府少卿。公元1141年(绍兴三十一年)四月,金将完颜宗弼进攻襄阳,韩克遵随其父韩世忠赴援。五月,完颜宗弼乘胜进至淮西,韩克遵率军退守五国城。六月,宋廷以韩世忠为枢密使,加开府仪同三司。七月,韩世忠病逝,享年62岁。韩世忠死时,长子克遵才15岁。据《宋史》卷四六○《韩克遵传》载:“克遵自奉俭约,不事产业,所居屋室草创而已。”韩家虽已衰败,但韩克遵仍立志报国,其《五国城怀古》诗曰:“平生一诺誓河山,万里归来未许闲。老去功名俱可弃,归来心事只相关。”韩克遵对国忠诚,故有如此感慨。“因赋”就是写这首怀古诗。

(2)

“金根濡滞是何年,寂寞荒城尚宛然”。金国侵占中原以来,南宋王朝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借金国军队入侵中原,占据中原之都汴京,而宋朝偏安江南的历史教训,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

(3)

“来者无穷还逐鹿”,意思是说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来者无穷”,指各派势力纷纷起兵反金。“还逐鹿”,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杀宋义自立的故事,意谓他们要像项羽那样夺取天下,称王封侯。这里用典是为了强调天下大势,群雄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南宋小朝廷却无力回天挽救危局。

(4)

“归心不死定为鹃”,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诗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意思是说金人虽然占领中原,但南宋君臣之心并未死,定会重整旗鼓,报仇雪耻。“归”,指收复失地,恢复中原。“鹃”(jiù),传说中一种鸟名,又名寒号虫,相传它的叫声凄切悲凉,闻者心酸。这里比喻南宋军民渴望恢复中原的心情。

(5)

“黄沙夜冷霜连草,青海天低月堕烟”二句承前启后,写边关景色。“黄沙漠漠风尘起,星汉敻敻秋色里”,描绘西北边塞的壮丽风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戍边将士望乡思归的凄凉景况。《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青海长云暗雪山”,正是这种景象的真实写照。

(6)

“孤客此时思往事”,意思是说身在边关的作者,此时正思念家乡。“孤客”,指身在边关的作者。“一和错尽自澶渊”,意思是说作者此时正怀念着当年在澶渊战败的耻辱。“澶渊”,指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围攻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宋真宗御驾亲征,宰相寇准力主出战。宋军大败。事后宋真宗责问寇准,寇准回答:“这是陛下神武,将相之力,非臣之功也。”真宗听后十分赞赏。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金国军队入侵中原,占据中原之都汴京,而宋朝偏安江南的历史教训,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

首联“金根濡滞是何年,寂寞荒城尚宛然。”借用历史故事,说明金人入主中原的事实。颔联“来者无穷还逐鹿,归心不死定为鹃。”表明南宋君臣之心未死,必将报仇雪耻。颈联“黄沙夜冷霜连草,青海天低月堕烟。”写边关的凄凉景色。尾联“孤客此时思往事,一和错尽自澶渊。”表明作者此时正怀念着当年在澶渊战败的耻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