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乱开红欲然,我宜赏之无酒钱。
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
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
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应的诗句,并结合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山桃乱开红欲然,我宜赏之无酒钱。”意思是:山上桃花纷纷开放,红艳艳的好像要燃烧起来,我应当欣赏它却没钱买酒。“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百又五”即150,意为150天,即15个月。“十常九事意不惬”,意指这15个月里,有9件事(或9个月)是令人不满意的。“百又五日春堪怜”,意为这15个月中,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谁家”指哪家的。“赊”通“赊”。赊烂醉即赊酒喝醉。这句是说,在哪家人家赊了酒,大醉而卧,醒来时看到满眼鲜花盛开。“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苦”,这里是“何须”的意思。“玉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自号乐天,……每吟咏先世事,必酣饮大醉,然后已。”所以这里的“玉川”是指白居易。“烧茶”即烧水沏茶。这句意思是说:何须苦苦地仰望那位司业(官名),就可以烧上一杯清茶来。“山桃乱开红欲然,我宜赏之无酒钱。”这是第一句的重复;“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这是第二句的重复;“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这是第三句、第四句的重复。

【答案】

无酒

山桃花儿开得正繁盛,我本应欣赏这景色却因囊中羞涩没有酒钱。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

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

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

译文:

山上的桃花纷纷开放,红艳如火,我应当欣赏它却因无钱买酒而感到遗憾。15个月里,有9件事令我感到不满,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在哪家人家赊了酒,大醉而卧,醒来时看到满眼鲜花盛开。何需苦苦地仰望那位司业(官名),就可以烧上一杯清茶来。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抒情。前一句写景,后一句抒情。“山桃乱开红欲然,我宜赏之无酒钱。”意思是:山上桃花儿开得正繁盛,我本应欣赏这景色却因囊中羞涩没有酒钱。“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意思是: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这里用典,以《诗经》中的“采薇”为例,说明自己的遭遇与《诗经》中“匪风犹扫扬之条兮,匪车曾载牡之力。”(郑玄笺:风犹犹扫扬之条也,匪车曾载牡之力也。)的劳顿相似,都是由于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而引起的感慨。“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意思是:在哪家人家赊了酒,大醉而卧,醒来时看到满眼鲜花盛开。“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意思是:何需苦苦地仰望那位司业(官名),就可以烧上一杯清茶来。

诗的后六句抒情言志。后两句是第二、三两句的重复。“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十常九事意不惬,百又五日春堪怜。这里作者借《诗经》中“匪风犹扫扬之条兮,匪车曾载牡之力”(郑玄笺:风犹犹扫扬之条也,匪车曾载牡之力也。)之语表达出自己的无奈和辛酸。“谁家竹叶赊烂醉,满眼花枝笑醒眠。”“谁家”指哪家的。“赊”通“赊”。赊烂醉即赊酒喝醉。这句是说,在哪家人家赊了酒,大醉而卧,醒来时看到满眼鲜花盛开。“何消苦苦仰司业,便可烧茶随玉川。”意思是说:何需苦苦地仰望那位司业(官名),就可以烧上一杯清茶来。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