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春晴啼竹鸠,白云狼籍未全收。
或教山好忽然去,故要树深终日留。
其意不知何物命,老夫还悟此生浮。
与君浩荡论胸次,把笔因之作幻游。
注释:
题春云山色图: 题咏于春天的云雾缭绕的山景图画。
江上春晴啼竹鸠: 江上的春日晴朗时,竹林中喜鹊鸣叫。
白云狼籍未全收: 天空中的白云像乱蓬草一样散乱着,没有完全被收拢起来。
或教山好忽然去, 故要树深终日留:有时它又突然离去了,所以我要选择那些树身深深的地方住下来。
其意不知何物命, 老夫还悟此生浮:我不明白这是由什么东西所决定的,但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这短暂的云彩一样漂浮不定。
与君浩荡论胸次, 把笔因之作幻游:与你一起讨论心胸的广阔,用笔墨来创造一种虚幻的游历。
翻译:
在春天晴朗的江边,竹林里的喜鹊欢快地叫着。天空中的白云如同杂乱无章的草地,尚未被完全收拾整齐。有时它们会突然消失,所以我会选择那些树身深深的地方居住。我不明白这些是由什么力量所决定的,但觉得人生就像这短暂的云彩一样漂浮不定。我们一同讨论心胸的广阔,用笔墨来创造一种虚幻的游历。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景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和哲理意味。
从第一句“江上春晴啼竹鸠”,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竹鸠作为春天的象征,它们的欢叫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诗人在江上看到春晴的景象,不禁发出了赞叹和感慨。
接着第二句“白云狼籍未全收”,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天空中白云的飘渺和变幻。这里“白云狼籍”形象地描述了天空中的白云仿佛是一群无序的狼群,没有完全被捕捉和收纳。这种描述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向往。
然后第三句“或教山好忽然去,故要树深终日留”,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里他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悟。他发现有时山峦会突然出现,然后又突然消失,而他却要选择那些树身深深的地方居住。这种选择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第四句“其意不知何物命,老夫还悟此生浮”,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他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领悟。他认为生命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而这些瞬间又是那么短暂和不确定。因此,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像是这短暂的云彩一样漂浮不定,无法捉摸和确定。这种思考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期待。
最后第五句“与君浩荡论胸次, 把笔因之作幻游”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志向。他邀请朋友共同探讨心胸的广阔,用笔墨来创造一种虚幻的游历。这种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寄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