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残月转长廊,何处僧归半夜航。
水色不随山色改,风声偏助雨声狂。
依依鹈鸊栖林樾,个个芙蓉隔石塘。
幽兴杳然从此远,不堪渔笛起沧浪。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主旨和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技巧,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注意要抓住关键句进行赏析。

(1)

“海珠”即广州的地标性景观——珠江上的小岛上的一颗大红宝石般的明珠,又名“赤岗塔”、“光塔”、“双塔”,是明代建筑,因塔身红色得名,塔高35米,为八角九层砖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登眺”指登上高处远眺。

(2)

“梦回残月转长廊,何处僧归半夜航。”意思是:梦中我仿佛回到了一个旧日的月色中,只见长长的走廊上月光在移动着,不知是谁在半夜里归来。

(3)

“水色不随山色改,风声偏助雨声狂。”意思是:水色并没有因山色的改变而改变,反而是风声反而助长了雨声的狂野。

(4)

“依依鹈鸊栖林樾,个个芙蓉隔石塘。”意思是:依依的鹈鸊鸟栖落在枝叶间,一个个芙蓉花隔着石缝生长。

(5)

“幽兴杳然从此远,不堪渔笛起沧浪。”意思是:幽雅兴致从此远去了,不堪听那渔人吹起凄凉的渔笛。

【答案】

译文

梦回残月转长廊,何处僧归半夜航。

水色不随山色改,风声偏助雨声狂。

依依鹈鸊栖林樾,个个芙蓉隔石塘。

幽兴杳然从此远,不堪渔笛起沧浪。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广州观赏风景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在梦中回到旧日的景象,梦中他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颔联写诗人发现江水和山色一样没有改变,但是风却吹得更加猛烈,声音也显得更加凄厉。颈联写诗人看到鹈鹕栖息在树林的树荫下,而芙蓉花则生长在石头缝隙里。尾联写诗人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不愿醒来继续欣赏这美景,可是听到渔人的笛声又让他无法忍受而感到难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