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南太守愚公癖,移得君山自洞庭。
万顷波涛双砥柱,千年寰宇一虚亭。
江深日永鱼龙出,野旷春长草木青。
欲借一区酬素志,不知谁受太玄经。
偶山
沔南太守愚公癖,移得君山自洞庭。万顷波涛双砥柱,千年寰宇一虚亭。
江深日永鱼龙出,野旷春长草木青。欲借一区酬素志,不知谁受太玄经。
注释及赏析:
偶山
注释1: 沔南太守,即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对官场的不满而辞官归隐,喜欢在家乡附近的山上游玩。“移得君山自洞庭”,表达了他将自己喜爱的山水景观引入自己居住的地方,以此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注释2: 万顷波涛双砥柱,描述了洞庭湖广阔无垠、波浪滔天的景象,同时以“双砥柱”比喻两山(君山和洞庭山)如同坚固的基石支撑着这片水域。
注释3: 千年寰宇一虚亭,这里的“虚亭”指的是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岳阳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历史悠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注释4: 江深日永鱼龙出,描绘了洞庭湖水面宽阔、水色清澈的特点。“鱼龙出”则形象地表达了洞庭湖中鱼类和水生生物繁多的景象。
注释5: 野旷春长草木青,表达了春天来临时,洞庭湖周围的自然环境生机勃勃,草木葱郁。
注释6: 欲借一区酬素志,意指白居易想要借洞庭湖这个地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译文:
译文1:
在沔南任职的白居易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他把自己喜欢的风景带到了洞庭湖。万顷碧波荡漾,两座山峰犹如坚实的支柱托起了浩渺的洞庭湖,历经千年岁月,它依旧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
译文2:
洞庭湖的辽阔无边,水面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鱼儿在其中自由游弋。四周的田野宽广无垠,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草木欣欣向荣。
译文3:
想要借助洞庭湖这个地方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但又不知道谁能真正理解这份情感。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志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