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楚子怨,今过汉江湄。
山鬼搴萝立,湘灵鼓瑟悲。
茝兰行客荐,时俗土人思。
古庙空山里,阴风闪翠旗。
【注释】
昔闻楚子怨:昔日听说楚怀王被秦国囚禁。屈原《九章·哀郢》:“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今过汉江湄:如今我经过汉江。“过”字写出了诗人行踪的迁移,从楚国到汉代;“汉江”是指长江中游一段江流。
山鬼搴萝立:山里的鬼神提着萝草站在路边。“搴萝”指拔取草木。
湘灵鼓瑟悲:湘妃鼓瑟而歌,声情悲切。《楚辞·九歌·湘夫人》:“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茝兰行客荐:芷(即白芷)兰是行客所献上的香草,用来向楚怀王求援。屈原《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折琼枝以继佩。”
时俗土人思:当时的风俗人情都思念他。屈原:《离骚》中多次提到:“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古庙空山里:古老的庙宇坐落在空寂幽深的群山之中。
阴风闪翠旗:寒风中飘动着旌旗,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吊祭屈原的诗。全诗四联,前二联为第一联,后二联为第二联,最后两句为第三联。
首联“昔闻楚子怨,今过汉江湄”,是说从前听说过楚国的太子熊完被秦国俘虏的事,现在又来到汉江边。这里既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迁,也暗含着对楚国的怀念和对楚国灭亡的悲痛。这两句诗既承接了上文“过汨罗吊三闾庙”,又引出了下文的吊祭活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颔联“山鬼搴萝立,湘灵鼓瑟悲”。意思是说山神拿着萝草站在路旁,湘水女神在弹奏瑟琴发出悲哀的歌声。这里的“山鬼”、“湘灵”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分别代表自然山水的神韵和人文精神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神话形象,表达了他对屈原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楚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颈联“茝兰行客荐,时俗土人思”,意思是说芷兰这种香草是行客所献上的,而当时的风俗人情都思念他。这里的“茝兰”是指一种名贵的香草,古人常用来比喻贤才。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和对楚国灭亡的惋惜之情。同时,这两句诗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人心向背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尾联“古庙空山里,阴风闪翠旗”。意思是说古老的庙宇坐落在空寂幽深的群山之中,寒风吹拂着翠绿的旗帜。这里的“古庙”指的是屈原的祠堂,“翠旗”则是指祭祀用的彩色旗帜。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和对楚国命运的关切之意。同时,这两句诗还与前面的“山鬼”、“湘灵”等意象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整首诗以屈原为背景,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