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栖遁处,水月澹孤村。
绿筱微通径,青山不碍门。
临流一以眺,怀古意空存。
碧玉依然在,千秋共讨论。
【诗句释义】
昔贤栖遁处,水月澹孤村。
昔贤:指古代贤人。栖遁处:隐居之处。
水月: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也指水月寺。
澹:淡。
孤村:寂静的小村子。
绿筱微通径,青山不碍门。
绿筱:翠绿的小竹子。通径:通往小路。
青山:青山环绕。
碍:阻碍。
门:家门。
临流一以眺,怀古意空存。
临流:站在水流旁。
一以:仅仅。
眺:远望。
怀古意: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空存:存在但无实际行动。
碧玉依然在,千秋共讨论。
碧玉:比喻贤人的品德像碧玉一样纯洁。
依然:依旧。
千秋:千年。
共讨论:共同探讨、谈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虞石为白沙里用区太史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句“昔贤栖遁处,水月澹孤村”,直接点出了主题——贤人的隐居之地,以及他们居住的村庄。水月寺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因此这里用“水月”代指水月寺,既形象又贴切。而“澹”字则描绘出村落的宁静、幽深,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绿筱微通径,青山不碍门”,则是诗人对水月寺周边环境的描绘。绿筱(翠竹)和青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贤人生活的环境。这里的“通径”和“碍”都用到了动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接着“临流一以眺,怀古意空存”,诗人来到了水边,站在河边远眺,心中充满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一以”表示只是简单地观望,而“空存”则强调了这种怀念之情的空虚。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一种感慨,即虽然贤人已逝,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人。
最后两句“碧玉依然在,千秋共讨论”,诗人将贤人比作碧玉,强调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永恒价值。而“千秋共讨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世人共同探讨贤人事迹的愿望,展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这首诗通过对水月寺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贤人生活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