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风起木末,飒飒动高秋。
正值萧条候,况兼离别愁。
人烟苗子国,桂棹夜郎舟。
向晚频翘首,茫茫天际头。
【注释】
严风:急风。
木末:树梢。
飒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高秋:深秋。
萧条:萧索,冷落。
况兼:况且加上。
苗子国:今贵州黎平县一带。
桂棹:用桂花做的船桨。
夜郎舟:泛指南方船只。
向晚:傍晚时分。
频:多次、屡次。
翘首:抬头向上看。
【译文】
猛烈的寒风刮起,吹动着高高的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正值深秋时节,天气寒冷,再加上离别的愁绪,真是让人心烦意乱。这里人烟稀少,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而他们乘坐的船是用桂花做的桨,夜晚在南国的水路上行驶。傍晚时分频频地抬起头来,望着那茫茫的大江,不知归期。
赏析:
此诗写送别之情,情致婉转含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高秋”,这是秋天最冷的时候;同时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是在“苗子国”,即今贵州境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诗人没有从一般性的离别写起,而是抓住季节特征和地方特色来渲染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三、四句由景入情,点出“离别”的主题。诗人面对“高秋”的寒风,想到“苗子国”的人烟稀少,不禁感到寂寞凄凉,更因为与友人离别而增添了愁思。“况兼”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又暗示了朋友远行的原因。五、六句写景,进一步渲染送别时的气氛。诗人想象友人乘坐的是装饰华美的船,船头上插着桂花。夜郎,古郡名,在今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这里的江水很宽阔,所以作者说“夜郎舟”。这两句既写出了友人的行程,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写景抒情收束全诗。黄昏时分,诗人频频仰首远望,但见茫茫江面上空,不见归帆,心中不免惆怅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