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篦导苦海,玉镜照迷方。
煮石临阶月,翻经续鼎香。
众生资慧命,大地尽慈航。
不必知名姓,前身是药王。
这首诗是一首赠人诗,表达了诗人对端公禅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金篦导苦海,玉镜照迷方。”
- 金篦导苦海:比喻以佛法为金篦,帮助众生摆脱痛苦。这里的“金篦”象征着佛教中的法宝,能够引导人们脱离苦海。
- 玉镜照迷方:比喻佛祖的教诲如同明亮的镜子,能够照出人们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
第二句:“煮石临阶月,翻经续鼎香。”
- 煮石临阶月:形容禅师修行的艰辛和毅力。在这里,“煮石”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如世俗的诱惑、内心的烦恼等。
- 翻经续鼎香:比喻禅师不断学习和传承佛法,使佛法的光辉更加璀璨。
第三句:“众生资慧命,大地尽慈航。”
- 众生资慧命:指所有众生都需要智慧来拯救自己的命运。这里的“慧命”指的是众生的生命,他们需要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
- 大地尽慈航:比喻菩萨大慈大悲的心肠,能够普渡众生,使大地充满慈悲的氛围。
第四句:“不必知名姓,前身是药王。”
- 不必知名姓:意味着禅师的名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内心和行为。在这里,“名姓”指的是世人对于禅师的认知和评价,而“不必”则表明了禅师超越世俗的眼光,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 前身是药王:指禅师过去曾经是一位具有神通和智慧的药王,现在他以佛法为武器,帮助众生解除病痛。这里的“药王”象征着禅师过去的经历和成就,同时也是对他现在慈悲行为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端公禅师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禅师不仅用佛法来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而且他的修行和教化也充满了慈悲之心。同时,诗人也强调了禅师的名号和身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和行为。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中“无我”和“空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