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蟾蜍似,蹲蹲立海门。
疑从沙际浴,常吸露华吞。
应月珠生蚌,向风浪拜豚。
千秋形不灭,阴雨想精魂。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含义。解答时要把握诗歌的内容、主题,并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如第一句“怪石蟾蜍似”,抓住“蟾蜍”一词,可联想到月亮,再联系“海门”和“蹲蹲立”等意象,即可得出:这石像极了月亮,在海边屹立不动。
【答案】
译文:
怪石如同月中的蟾蜍,蹲蹲地立于海边。怀疑是它从沙里洗澡,经常吸食露水。应该月圆时蚌壳中生出珍珠,面对风浪向大海叩拜。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奇特的海景图:一块奇形怪状、犹如蟾蜍似的巨石,伫立在海边,宛如一个天然雕塑。“蹲蹲”二字用得极妙,把巨石的形状和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疑从沙际浴”一句,运用想象之辞,把巨石拟人化,仿佛它是从海里出来沐浴的。“常吸露华吞”一句,既写出了巨石的奇特,又表现了它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第三四句,诗人以议论入诗。“应月珠生蚌”,“应”字下得好,既点出月光与明珠的密切关系,又暗示明月的神奇功效,暗含哲理;“向风浪拜豚”,则形象地说明巨石之所以能够屹立不摇,是因为它有顽强的意志和恒久的精神。第五六句写巨石的神奇作用:“千秋形不灭”,意在说巨石的形态永垂不朽;“阴雨想精魂”,则是说它那永恒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但作者却把它人格化了。他赋予这块石头以神奇的力量,使它具有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同时,它也成了人们敬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