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肠偏我辈,馀子不堪云。
世法宁容此,伊人讵识君。
气终悬峭壁,笔亦凛雄军。
侠骨归何地,要离岂愿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重点句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逐一解释,并附上注释。答题时注意不要超过规定长度,同时要注重关键词语的解释和赏析。
“热肠偏我辈”,意为“我的热血之肠偏向你们这辈人”,“热”指热血,“肠”指血性,“辈”代指同类人。诗人以热血为喻,表现了他对同僚们的深情厚意。
“余子不堪云”,意为“其他的人不能比得上他们”,“余子”指其他人,“不堪”即无法比拟。“云”在这里是比喻,指那些不肖之徒。诗人用“不堪云”表明自己的志向与他们不同。
“世法宁容此”,意为“世间的法律难道能够容忍这样的人”,“世法”指世人的是非标准,“容”即包容、容纳。诗人认为世间的标准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表现出自己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伊人讵识君”,意为“你这个人怎么能了解我呢”,“伊人”指那个人,“讵”即怎么,“识”即了解、认识。诗人表示自己虽然遭受误解与委屈,但他仍然坚守正义,不为世俗所动摇。
“气终悬峭壁”,意为“气节最终像悬挂在峭壁上一样”,“气”在这里是比喻,象征诗人高洁的气节。“悬峭壁”即挂在峭壁上,形容诗人坚持高洁的气节。
“笔亦凛雄军”,意为“笔锋也像一支雄壮的军队一样”,“凛”是威武的意思。诗人以军队作比,表现他坚贞不屈的气概。
“侠骨归何地”,意为“侠义的骨头应该回到哪里”,“侠骨”指侠义之士的骨气,“归”即归宿或安身之所。诗人感慨侠义之士的骨气应该回归到正确的地方,也就是正义的地方。
“要离岂愿群”,意为“要离难道愿意去追随一群坏人吗”,“要离”指春秋时著名的刺客要离,“群”即众多。诗人以要离自比,表现了他宁愿孤身一人也不会追随邪恶的行为。
【答案】
《挽陈宪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于大中三年(849)春,当时诗人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书记参军,因触怒柳仲郢而被免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于不义行为的憎恶。
首句“热肠偏我辈”,诗人用热血之肠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重视,突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次句“余子不堪云”,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不义行为的憎恨。第三句“世法宁容此”,诗人用世间的法律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表现了自己对于正义的执着追求。第四句“伊人讵识君”,诗人以伊人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被误解的痛苦感受。第五句“气终悬峭壁”,诗人用峭壁来比喻自己的气节,表现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性格。第六句“笔亦凛雄军”,诗人以军队作比,表现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气概。第七句“侠骨归何地”,诗人用侠骨来比喻自己的骨气,强调了侠义精神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要离岂愿群”,诗人以要离自比,表达了自己宁愿孤独一人也不随波逐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