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日,堪怜是此宵。
金虬听漏永,银蜡守更遥。
觅果儿争栗,陈蔬妇办椒。
流光不可驻,倏忽又来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熟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赏析。

“三百六十日,堪怜是此宵”意思是:一年有360天,今夜特别可叹!除夕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这是人间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作者却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何等的不幸啊!一个“堪”字,道出了他对这种欢乐气氛的不满。“金虬听漏永,银蜡守更遥”意思是:金龙在听漏声悠悠地响着,银烛在更楼上远远的亮着。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听漏”比作“金虬”,“守更”比作“银蜡”,形象地写出了夜深人静时的寂静氛围;“听漏”“守更”都是指旧历新年即将到来,所以这里的“金龙”“银蜡”都暗含着“新年”的意思。“觅果儿争栗,陈蔬妇办椒”意思是:孩子们在找果子争抢着吃,妇女忙着做菜准备过年的食物。“觅”在这里是“找”的意思,“办”在这里是“准备、制作”之意。“流光不可驻,倏忽又来朝”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不能停留,转眼间新的一年又到来了。“流光”是指光阴,“倏忽”是指很快。

赏析:

《除夕》这首诗通过除夕这个特定时刻所发生的一些生活现象,表达了自己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的厌倦和不满。首联以反问起兴,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除夕之夜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无限向往之情。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深夜中人们忙碌的情景:孩子们在屋里找食物争抢着吃;妇女们则忙于做菜。“觅”是“找”的意思,“办”在此处是准备的意思。这一联写除夕夜晚人们的生活情景,渲染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尾联写时间在流逝,而除夕过后,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

【答案】

①“堪”:可叹。②金虬:神话中的龙。③银蜡:即银烛,这里指蜡烛。④觅果儿:孩子。⑤陈蔬妇:妇人

(或称女工)。⑥流光:指光阴,时间。⑦倏忽:突然、极快的样子。⑧赏析:这首诗通过除夕这个特定

时刻所发生的一些生活现象,表达了自己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的厌倦和不满。首联以反问起兴,直

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除夕之夜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无限向往之情。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深夜

中人们忙碌的情景:孩子们在屋里找食物争抢着吃;妇女们则忙于做菜。“觅”是“找”的意思,“办”在此处是

准备的意思。这一联写除夕夜晚人们的生活情景,渲染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尾联写时间在流逝,而除夕过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