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岸沙崩路已漫,清川流水对潺潺。
人从荒落见残寺,僧带斜阳归故山。
为爱榕阴遮径密,偏怜鸟语伴经闲。
兰桡只在官桥外,问我来时过几湾。

《回龙庵访僧》是明代诗人李之世的作品,通过以下诗句展开:

  • 古岸沙崩路已漫:古岸上的沙子崩塌,道路已经变得泥泞不堪。这里的“沙崩”和“路已漫”描绘了环境的荒凉和旅途的艰辛。

  • 清川流水对潺潺: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这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 人从荒落见残寺:在一片荒凉中,偶尔能看到几座残破的寺庙。这里的“荒落”和“残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 僧带斜阳归故山:一位僧人带着斜阳回到了他的故乡山上。这一句展现了僧人的孤独和归隐之意。

  • 为爱榕阴遮径密:因为喜爱榕树的阴凉,所以选择了一条密集的小路。这里的“榕阴”不仅指自然的树木,也象征着庇护和希望。

  • 偏怜鸟语伴经閒:偏爱鸟语声伴随着修行的闲暇。这句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兰桡只在官桥外:只留下一只轻快的画船在官桥之外。这里的“兰桡”指的是装饰有兰花图案的小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 问我来时过几湾:询问我,我来的时候,经过了多少弯。这句充满了诗意,让人不禁想象诗人当时的行程和感受。

《回龙庵访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诗中的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旅行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