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槐疏叶又菲,同游京路不同归。
三江秋水征人棹,九月寒砧客子衣。
家远只应凭梦到,时逾多觉赏心微。
欲知燕地羁栖苦,看取塞鸿岭外飞。
诗句如下:
才见槐疏叶又菲,同游京路不同归。
三江秋水征人棹,九月寒砧客子衣。
家远只应凭梦到,时逾多觉赏心微。
欲知燕地羁栖苦,看取塞鸿岭外飞。
注释:
- 才见:刚刚看到。
- 槐疏:指秋天的树木,叶子稀疏。
- 叶又菲:形容树叶已经凋零。
- 同游京路:一起在京城游览。
- 不同归:不同的归途。
- 三江:指长江等三条河流。
- 寒砧:指秋天的冷月下敲击的砧石声。
- 客子衣:旅居他乡的人的衣服。
- 家远:家乡遥远。
- 凭:依靠,依赖。
- 梦到:在梦中回到。
- 赏心微:赏心悦目,但心情却有些忧郁。
- 燕地:指北方地区。
- 羁栖:寄居、羁留。
- 塞鸿:指大雁,常比喻书信。
- 岭外:指边远地区。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归乡的深切情感。首句“才见槐疏叶又菲”便勾勒出一幅深秋的画卷,树叶稀疏、凋零,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同游京路不同归”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却因道路不同而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接下来的“三江秋水征人棹,九月寒砧客子衣”进一步将这种别离的情绪推向高潮,秋天的江水、寒风中的砧石声都成为了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的象征。
最后两句“家远只应凭梦到,时逾多觉赏心微”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虽然知道远方的家人需要依靠他的思念,但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的内心却越发感到惆怅和不安。而结尾“欲知燕地羁栖苦,看取塞鸿岭外飞”则是对全诗的升华和总结,通过观察大雁在边远地区飞翔的情景,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如同这孤雁一样,被命运牵引,无法自由地飞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归乡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