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忧不可忘,忧是心头草。
浇以泪淋漓,培以思懊恼。
向风顿发生,离离不堪扫。
大地为愁城,播种遍穹昊。
其根不可芟,其叶不可槁。
谁云万斛忧,疗以一茎草。
家家人树萱,食萱如食稻。
忘忧是阿谁,殷忧人易老。
【注释】
树萱:种植萱草,象征忘忧。
不可忘:不能忘记。
浇以泪淋漓:用泪水浇灌。
培以思懊恼:用思考烦恼来培养。
向风顿发生:被风吹拂时立即生发。
离离不堪扫:稀疏零落的样子,难以清扫。
大地为愁城:大地成了忧愁的屏障。
播种遍穹昊:到处播散种子。
其根不可芟:它的根部不能割掉。
其叶不可槁:它的叶子不能枯死。
谁云万斛忧:谁说有万斛的忧愁?
疗以一茎草:用什么来治疗呢?
万斛:万担,形容数量多。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
阿谁:何人。
殷忧:深重的忧虑。
人易老:容易使人衰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新唐书》本传记载:“王建者,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天复初,举进士,补参军,累迁检校司徒。因事下御史狱,贬楚州刺史。建工诗,与元稹齐名,号‘元和体’。”《全唐诗》收录了王建250首诗歌,其中《树萱》就是一首描写萱草的咏物诗。此诗通过萱草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忧患之感。
“真忧不可忘,忧是心头草。”这两句是说:真实的忧患是永远也不要忘记的,它就像心中的野草一样生长着。这里的“真忧”指的是人生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苦、挫折和磨难。这些忧患像野草一样在人的心头生根发芽,不断地生长着。它们既无法避免,又难以摆脱。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将它们驱除,让自己的心田变得宁静。这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生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坚强毅力的追求。
“浇以泪淋漓,培以思懊恼。向风顿发生,离离不堪扫。”这三句是说:用泪水浇灌,用思绪烦恼来培养。在微风中突然生长,却稀疏零落得难以清扫。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泪水、思绪等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浇以泪淋漓”与“培以思懊恼”相对照,突出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矛盾。而“离离不堪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痛苦与无奈的程度之深,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大地为愁城,播种遍穹昊。”这两句是说:大地变成了愁苦的城市,到处播散种子。这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大地比作一座愁苦的城市,寓意着人们内心深处无尽的忧虑和困扰。而“播种遍穹昊”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忧虑如何广泛传播开来,无处不在。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深忧虑与同情。
“其根不可芟,其叶不可槁。”这两句是说:它的根不能割除,它的叶子不能枯死。这里强调了萱草生长的特性与顽强生命力。萱草的根部坚韧无比,即使遭受到破坏也能顽强地再生;它的叶片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这种特性使人们联想到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境与挑战,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终将战胜一切困难。这两句诗富含哲理意味,给人以启示与鼓舞。
“谁云万斛忧,疗以一茎草。”最后两句是说:谁说有万斛的忧愁?有什么可治疗的呢?这里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质疑与反思。他并不否认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与挫折,但他认为不必过于担忧或绝望。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物可以带来安慰和希望,就像那小小的萱草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生长过程及其特性的描绘,展现了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难、挫折与磨难。同时,诗人也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质疑与反思,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并相信总有一些事情可以带来安慰和希望。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生动而富有内涵,充分展示了王建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