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即事
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译文:
即事
十八滩头的浪势很高。雨声滴答,水声嘈杂。万丈的峭壁拉也拉不住,漩涡一撞就没长篙。
船夫们相互望着告诫,要小心行驶,小港口回环的水波会冲走小船。放下桨只听到青蛙和苍蝇在叫,点起灯自己检查一下书页是否潮湿。
早上我抱着被子正在睡觉,直到中午忽然间没有一丝烟雾了。孩子跑来报告籯粮都吃完了,野外空旷没有人烟只有草木相连。
想着去隔壁渔船借些粮食,想说话却不知道该不该说出口,内心感到害羞。林生信奉佛教,吃素食,他自斟自饮吃着稀饭喝着米汁。
扬郎数着米准备做早晨的饭菜,看到锅里已经生了鱼。当年我不向长安买米,现在贫穷的路上常常叹息自己的命运。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小诗。诗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联“十八滩头滩浪高”描绘了十八滩头的险峻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美。诗人通过对雨声、水声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
颔联“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则进一步描绘了十八滩头的险恶。万丈的峭壁高耸入云,而漩涡又深不可测,使得船只难以通行。这里的“挽”、“拄”等动词形象地描述了船只与自然力量的斗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精神。
颈联“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则描绘了人们在面对险滩时的情景。船只在小港处回旋的水波冲击下,几乎要冲垮船只。这里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也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尾联“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则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活动。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因为羞涩而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种心理活动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冷漠。
最后两联“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则是对主人公的生活状态的描绘。林生虔诚修行,过着清淡的生活;扬郎则忙于生计,每天都要准备丰盛的食物来维持生活。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态度和看法。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艰辛,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同时,它也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和心态,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