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布衣者,谁拂帝京尘。
献赋干明主,微言讽大臣。
虽云不得意,已作有名人。
何不携妻子,归耕海上春。

【注释】

方三十:即“方朔”。汉武帝时,方朔任太中大夫给皇帝献赋。后因方朔以诙谐幽默之才,得武帝宠幸,官至侍郎。华:指《离骚》中的屈原。《离骚》为屈原的代表作。

栖栖(qī qī):忙碌貌。布衣者:平民百姓。

干明主:献给汉武帝干宝的赋《上林赋》,被汉武帝称美。微言:含蓄的言辞。讽大臣:讽劝汉武帝的大臣。

不得意:没有受到重用。已作有名人:已是名满天下的人。已作有名人,语出《论语·子路篇》:“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其知之?”孔丘自谦他不如颜回,孔子说:“我不如也,如颜回者,始可与言。”

携妻子:带领妻妾儿女。归耕海上春:回家耕种海上的春田,意在归隐。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写屈原辞官归隐之后仍不忘君王,希望君王能重用贤人,并表示自己虽不被重视但仍要做一个有名气的人。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

诗的开头两句写屈原的遭遇和心情。屈原曾向汉元帝进谏,遭到拒绝;后来他又上书给汉武帝,希望能得到重用,但仍未被采纳。屈原感到十分失望,就写下了这首诗。

第三、四句写屈原对汉武帝的献赋。当时,方朔也给汉武帝献赋,汉武帝非常喜欢,称赞方朔是很有才华的人。屈原想通过献赋来获得重用,但由于他直言不讳,得罪了汉武帝的大臣,因此没有得到重用。

第五、六句写屈原对自己的处境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得到重用,但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了。这里的“不得意”并不是指他没有受到重用,而是说他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意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写屈原的归隐之志。他希望汉武帝能够重用贤人,让那些有能力的人为国家效力。同时,他也表示自己虽然不被重视,但仍然要做一个有名气的人,希望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通过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屈原的才华和个性。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