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东县新昌,乃在千岩万壑之中央。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丛抱青璟绩。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墙。
江南此物贱如草,买种不费锸与筐。野生石迸小如指,一夜风吹还尺强。
烟锄雨栉岁屡改,旧叶换尽新梢长。青苔白石净如扫,吴氓越罗生雪霜。
脱巾箕踞坐其下,野叟林夫相与狂。吹洞箫,飞羽觞,鸣玉琴,舞《霓裳》,阴风飒飒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醉中恍惚无定所,颠倒万籁随宫商。忽如壮士入沙场,铁骑夜蹙阴山疆。
不闻鼓角动,但见矛戟森开张。忽如仙人来帝傍,翠环金节声锵锵。
不闻鸾鹤叫,但见云中双凤凰,蛟龙起舞鬼陆梁。
复如扁舟渡潇湘,九疑山前鹧鹄泣,二女闻之双断肠。
是时骚人醉半醒,孤棹万里回沧浪。十年宦游隔江海,此兴落落何由偿。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浙江之东县新昌,乃在千岩万壑之中央。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 “浙江之东”指的是浙江省东部的地区。
  • “县新昌”可能是指浙江东部的一个县城。
  • “千岩万壑之中央”形容新昌地区山峦重叠、溪壑交错的美丽景致。
  • “侧身重足恐无路”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难以行走的情景。
  • “五步一涧十步冈”则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艰难。
  1.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丛抱青璟绩。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墙。
  • “君家茅堂”指某人的家宅。
  • “卜筑”意为选址建居。
  • “白石丛抱青璟绩”形容石头白色而光滑,如同编织成网状。
  • “西接林薄南通塘”描述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 “低者出地高出墙”则描绘了房屋的高度和布局。
  1. 江南此物贱如草,买种不费锸与筐。野生石迸小如指,一夜风吹还尺强。
  • “江南”指南方的江河地带。
  • “此物贱如草”比喻这些石头在南方并不昂贵。
  • “买种不费锸与筐”意味着购买石头不需花费工具或资金。
  • “野生石迸小如指”形容石头小巧玲珑,随手可得。
  • “一夜风吹还尺强”则描述石头被风吹走后又能返回原处的情形。
  1. 烟锄雨栉岁屡改,旧叶换尽新梢长。青苔白石净如扫,吴氓越罗生雪霜。
  • “烟锄雨栉”形容常年忙于农事的辛苦。
  • “旧叶换尽新梢长”比喻树木经过风雨洗礼后更加茂盛。
  • “青苔白石净如扫”形容石头上的青苔洁白如新。
  • “吴氓越罗生雪霜”则描绘了吴地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景象。
  1. 脱巾箕踞坐其下,野叟林夫相与狂。吹洞箫,飞羽觞,鸣玉琴,舞《霓裳》,阴风飒飒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 “脱巾箕踞”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画面。
  • “野叟林夫相与狂”形容当地居民的豪放和热情。
  • “吹洞箫,飞羽觞,鸣玉琴,舞《霓裳》”则是音乐舞蹈的场景。
  • “阴风飒飒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
  1. 醉中恍惚无定所,颠倒万籁随宫商。忽如壮士入沙场,铁骑夜蹙阴山疆。
  • “醉中恍惚无定所”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迷茫状态。
  • “颠倒万籁随宫商”形容声音变化无常,如同宫廷乐曲般和谐动听。
  • “忽如壮士入沙场,铁骑夜蹙阴山疆”则是想象中的战场场景,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氛围。
  1. 不闻鼓角动,但见矛戟森开张。忽如仙人来帝傍,翠环金节声锵锵。
  • “鼓角动”表示战场上有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 “矛戟森开张”则形容战场上武器林立、刀剑交错的景象。
  • “忽如仙人来帝傍”则描绘了神仙降临人间的神秘情境。
  • “翠环金节声锵锵”则形容仙人手持华丽的饰品和法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1. 不闻鸾鹤叫,但见云中双凤凰,蛟龙起舞鬼陆梁。复如扁舟渡潇湘,九疑山前鹧鸪泣,二女闻之双断肠。
  • “鸾鹤叫”表示鸟类的叫声。
  • “云中双凤凰”则描绘了神话中凤凰飞翔的场景。
  • “蛟龙起舞鬼陆梁”则是描述龙在水中自由翻腾的画面。
  • “扁舟渡潇湘”表示船只在潇水上航行。
  • “九疑山前鹧鸪泣,二女闻之双断肠”则描写了当地民众听到消息后的反应。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新昌地区的山水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