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
通宵到晚不得寐,茅屋欲破愁嵯峨。
揽衣当户未能出,却坐蓬窗听疏密。
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
九衢灯火迷西东,轻蓑瘦马随疲童。
道傍行子顾且笑,谓予亦在泥涂中。
感渠相念不相识,问之不答还匆匆。
如闻身是营中卒,畚锸欲赴朝天宫。
古来王事称靡盬,予亦勤劳竟何补。
为渠惭愧久低回,雨急严城听鸣鼓。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然后浏览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能体现其主旨的词句,或通过抓住关键字来提示答案;最后再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本题要求赏析“赏析”,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首联:长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

长安在古代是帝王的都城,是政治的中心。而五月和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天气酷热,暴雨连连,使得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水雾中,连皇帝出行时也不得不打伞遮身。诗人以“霖雨多”和“更急”来形容长安六月时的气候特征,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长安城的炎热和潮湿,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色。

颔联:通宵到晚不得寐,茅屋欲破愁嵯峨。

诗人整夜未眠,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茅草屋会因为久经风雨变得破旧不堪,从而无法承受风雨之苦,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和对家人的牵挂。

颈联:揽衣当户未能出,却坐蓬窗听疏密。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

诗人整夜未眠,他担心自己的小屋会被风吹坏,因此没有出门,而是坐在窗前听着外面的雨声,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同时,他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应该为家人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自己的舒适生活。这里的“君恩”是指皇帝的恩惠,而“端居”则是指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却无所事事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如闻身是营中卒,畚锸欲赴朝天宫。古来王事称靡盬,予亦勤劳竟何补。

诗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担忧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处境如同军营中的士卒一样辛苦。他想象着自己手持畚锸(一种农具)要去朝天宫(皇宫),以此来表达自己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然而,他又感叹古代的帝王之事如同流水一般不断涌出,而自己所做的事情又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帮助呢?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答案】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中所经历的生活场景。首联描述了五月和六月长安的天气特点以及诗人的心情。颔联则详细描写了诗人整夜未眠的原因以及他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忧。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尾联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