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器临邛客,千秋事可同。
酿成新白酒,种得嫩青菘。
混俗壶中叟,寻师河上公。
应知深寄迹,巾舄复西东。
【注释】
(1)涤器:洗器。临邛客:指诗人的朋友。临邛,古县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
(2)千秋:万代。事:事迹。可同:可以相同。
(3)酿成:酿造。新白酒:用新酿的白酒。
(4)种得:种植。嫩青菘(sōng松):嫩绿的白菜。青菘,即菜心,一种蔬菜。
(5)混俗:混同于世俗。壶中叟:《庄子•逍遥游》:“壶子将行,其弟子御而觞之于广泽之野,曰:‘吾与点也!’”壶中叟是道家用语,指道术高深的人。河上公:汉代道士,相传他学道于河上丈人,故称。
(6)应知:应当知道。深寄迹:深远地寄身世外。深寄迹,指隐居。寄迹,寄身于世。
(7)巾舄(xì细)复西东:帽和鞋又回到西边东边去了。巾舄,泛指头巾和鞋子。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年),当时作者在成都任司马官职。
首联“涤器临邛客,千秋事可同”,诗人以洗器为喻,表明了自己与朋友志趣相投,都愿远离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临邛,古县名,地处成都之北,是西汉时期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酒乡。《汉书•地理志》说临邛“水美,居之者皆富”。这里的“洗器”即洗涤器皿。诗人以“临邛客”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远离仕途的志趣。“千秋事可同”则是说两人的志向可以千秋万代流传下去。
颔联“酿成新白酒,种得嫩青菘”,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酿造新酒,是为了宴请友人;种植青菜,则是为了自给自足。这两件事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混俗壶中叟,寻师河上公”,诗人以道家壶中叟和道教河上公为喻,表明了自己的超脱世俗,追求道法自然的人生态度。壶中叟,指的是那些道术高深的人物;河上公,则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道士。《太平经》一书中提到过这位人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
尾联“应知深寄迹,巾舄复西东”,诗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志向和理念。他不仅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还在行动上践行这一理念。虽然他的官服已经换成了平民百姓的服饰,但是他的志向依然坚定不移。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不屑一顾。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抒情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