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风急马频嘶,四塞河山动鼓鼙。
独立高台望烽火,胡笳多在蓟门西。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把握。
(1)
“萧关风急马频嘶”,萧关,即边塞名城,位于今甘肃省内,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风急,风势猛烈。马嘶,马叫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萧关一带秋风劲吹,马儿不断嘶鸣。“萧关”二字既点出地点,又渲染了气氛,为下句铺垫。
(2)
“四塞河山动鼓鼙”,四塞,四周都有险要的关口。河山,黄河与太行山。这句诗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设有关卡和烽火台。河山,指边塞地区。动,震动、响起。这句诗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设有关卡和烽火台。这里以“四塞”、“动”等词来表现战事的频繁和边境之危急。
(3)
“独立高台望烽火,胡笳多在蓟门西”,这两句意思是:我在高台上远远地眺望着战火,胡人的笳声却多出现在蓟门西边。独立高台,指站在高处。望,远眺。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乐器,也泛指边地音乐。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高台上远远地眺望着战火,胡人的笳声却多出现在蓟门西边。通过“独”“望”二字,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对战争形势的关注。
【答案】
⑩十月京师纪事
萧关风急马频嘶,四塞河山动鼓鼙。
独立高台望烽火,胡笳多在蓟门西。译文:萧关一带秋风劲吹,马儿不断嘶鸣;四面有险要关口,处处传来战鼓之声。我独自站立在高台上远远望着战火纷飞,而胡人的音乐却常常回响在那遥远的蓟门之西。赏析:全诗写于安史乱后,诗人因避乱而到幽燕之地。此诗是诗人在幽燕时期所作,描写自己当时所处环境的艰难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