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却被秋僝僽。冷落西风,正在重阳后。别泪淋漓淹锦袖。漫将人憔悴比黄花,比黄花还瘦。
三年不鼓求凰奏。愁压眉山,镜里时时斗。剔尽残灯挨玉漏。要纱厨重照影儿双,问今生能彀。

【注释】

蝶恋:指蝴蝶依恋着桃花。小桃红:指桃花,因为小桃红即桃花。秋思:借景抒情的词牌名。多情:这里指花有情。秋风:秋天的风。僝僽(Zōu Zhǒu):忧戚、愁苦的意思。锦袖:用五色丝织成的衣袖,这里指代诗人的衣衫。比:比喻为……。黄花:菊花。还瘦:更消瘦。

求凰奏:指《楚辞·离骚》中的“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原是楚王给屈原起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词作。求凰:指求凰曲,一种乐曲。斗:指梳妆打扮。剔尽:把灯剔得干干净净。玉漏:古代计时的器具,又名“漏壶”,用以记时间。纱厨:用纱织成的帐子。重照:重新照看。影儿双:影子成双。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至元符三年(1100),苏轼因反对新法,遭人构陷而贬谪惠州。此篇就是其时所作。

上片写自己被贬后的凄惨境遇和内心哀怨。首句点明题旨,“蝶恋”二字化用了唐白居易《惜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意,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牡丹与自己相比,说自己有如“多情”的蝴蝶,“恋”着娇艳夺目的桃花;次句承“蝶恋”而来,说秋意已深,西风萧瑟,正是重阳佳节之后,自己却像落拓不羁的游子一样,被贬在荒凉寂寞的惠州,心情十分抑郁,悲愁不已。第三句“别泪淋漓淹锦袖”写被贬后的悲怆情景。“别泪”,指离别时的泪水;“淹”,浸渍之意;“锦袖”,用五彩丝织成的衣袖,这里借指诗人的衣衫。“别泪”既指眼泪,也暗喻贬谪之泪,“锦袖”既指衣襟,也隐喻仕途。“别泪”和“锦袖”都浸满了泪水,可见被贬后内心的痛苦和悲哀。第四、五句“漫将人憔悴比黄花”,“漫”同“漫然”、“随便地”,言自己随意地拿别人憔悴不堪的面容来比喻自己被贬后的憔悴模样;“比黄花还瘦”,用《楚辞·九歌·天问》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意,以菊花自比,说自己被贬如同那黄菊凋零一般。这两句从正面描写自己被贬的凄凉处境,并暗寓了自己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下片写自己三年来没有弹唱过《楚辞·招魂》中的《招隐士》、《大招》曲调,心中愁闷难解,只好向月亮诉说。首句“三年不鼓求凰奏”点出被贬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召用,心中郁积的愁闷无处发泄。第二句“愁压眉山,镜里时时斗”写自己愁闷难抑,眉头紧锁,常常对着镜中的自己发愁,形容愁思重重,令人窒息。末两句“剔尽残灯挨玉漏”是对自己无法排遣忧愁的无奈之语。“剔”通“沥”,沥沥作响。残灯,喻指自己的心火,“挨”是忍受之意。“玉漏”,指计时用的漏壶。“要纱厨重照影儿双,问今生能彀。”这句是说自己夜不能寐,只能借着月光在纱帐内独自对着影子发呆,询问自己今生能否得到重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平之气。

全词语言清丽,风格婉约,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抒发失志潦倒之苦的词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