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回首暮云愁,烟锁芦花远近洲。
古渡驯鸥依短棹,夕阳归鸟过危楼。
道傍故苑风霜冷,原上诸陵草树秋。
多少英雄俱寂寞,渭河依旧水东流。

咸阳回首暮云愁,烟锁芦花远近洲。

古渡驯鸥依短棹,夕阳归鸟过危楼。

道傍故苑风霜冷,原上诸陵草树秋。

多少英雄俱寂寞,渭河依旧水东流。

赏析:
此诗以李贤的原德笔触描写了一幅晚眺咸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首句以“咸阳回首暮云愁”开篇,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云雾缭绕的咸阳古城图,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离愁别绪。接着,“烟锁芦花远近洲”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远处的洲岛被薄雾缠绕的景象,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感。这种描绘手法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第二联中,“古渡驯鸥依短棹”与“夕阳归鸟过危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展示了在古老渡口,鸥鸟依偎在船边,悠然自得;后者则是夕阳下归鸟掠过高楼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稍带哀愁的气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深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三联“道傍故苑风霜冷,原上诸陵草树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历史遗迹的荒凉之美。通过“风霜冷”和“草树秋”这两个词,诗人不仅传递出了季节的变化,还暗喻了历史的沧桑以及英雄人物的寂寞。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悲壮色彩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缅怀及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多少英雄俱寂寞”,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这不仅是对历史上无数英雄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英雄最终无人问津的悲哀。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英雄无命的残酷现实。

《和许氏咸阳晚眺韵》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及自然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