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令初行已退炎,一琴山水坐垂帘。
竹林带雨枝还重,果实经霜味正甜。
灿灿黄花娱晚节,萧萧白发映修髯。
人生出处何须虑,静对韦编独玩占。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对“韦编”的吟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出处的看法和对历史的评价,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
第一句“金令初行已退炎”,意为金朝法令颁布之后不久就废除了旧法。这里用典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出帝石重贵被契丹人俘虏之事。
第二句“一琴山水坐垂帘”,意为我坐在山间水边,弹着琴,垂着窗帘。这里用典指晋代谢安的故事。
第三句“竹林带雨枝还重”,意为竹林中竹子的枝干上挂着雨珠,显得格外沉重。这里用典指晋代嵇康的故事。
第四句“果实经霜味正甜”,意为果实在经过霜打之后,味道反而更加甜美。这里用典指晋代王戎的故事。
第五句“灿灿黄花娱晚节”,意为鲜艳的菊花给晚年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这里用典指晋代陶渊明的故事。
第六句“萧萧白发映修髯”,意为萧瑟的秋风中,自己的满头白发映衬着长髯,依然保持着一副潇洒的姿态。这里用典指晋代王维的故事。
第七句“人生出处何须虑”,意为人生出处何必忧虑呢?这里强调的是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第八句“静对韦编独玩占”,意为静静地面对《周易》卷轴独自欣赏。这里用典指晋代王隐的故事。
【答案】
(1)金朝法令颁布之后不久就废除了旧法。
(2)我坐在山间水边,弹着琴,垂着窗帘。
(3)竹林中竹子的枝干上挂着雨珠,显得格外沉重。
(4)果实在经过霜打之后,味道反而更加甜美。
(5)鲜艳的菊花给晚年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6)萧瑟的秋风中,自己的满头白发映衬着长髯,依然保持着一副潇洒的姿态。
(7)人生出处何必忧虑呢?
(8)静静地面对《周易》卷轴独自欣赏。
赏析:
全篇写景抒情,借景寄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之中,含蓄蕴藉,意蕴深远。
首联以“金令”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即金朝刚刚建立之时,随即又引出“退炎”。这里的“退炎”是指废除旧法,为新的法令铺路的意思。而“一琴山水坐垂帘”则写出了作者悠然自得、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两句通过典故的运用和词藻的修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和境界。
颔联“竹林带雨枝还重”和“果实经霜味正甜”两句,都是写景。前者描写了秋日雨后的竹林景色,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后者则描绘了经过霜打的果实之甜,也暗合了前文“退炎”的主题。
颈联“灿灿黄花娱晚节”和“萧萧白发映修髯”两句,则是写人。前者是说菊花盛开,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后者则是说白发苍苍,依然保持着一副潇洒的姿态。这两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年岁已高,又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人生出处何须虑”和“静对韦编独玩占”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前者是说人生出处不必过于忧虑,可以随遇而安;后者则是说可以静静地面对《周易》卷轴独自欣赏。这两句既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展望。
全诗以“金令”开篇,巧妙地引出了“退炎”的主题;接着又以“竹林带雨枝还重”、“果实经霜味正甜”两句分别描绘了秋雨中的竹林景色和霜打的果实之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之中;然后通过“灿灿黄花娱晚节”、“萧萧白发映修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