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鼓棹前,五岳杖藜边。
何苦投尘网,频年负胜缘。
忘机惟鹿豕,适意是林泉。
不见浮丘伯,乘鸾向紫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
三江鼓棹前: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珠江,这里用“鼓棹”来比喻在这三江上航行,象征着探索和冒险。
五岳杖藜边: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杖藜”是古代的一种手杖,用来支撑身体。这里指站在五岳之巅,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何苦投尘网:尘网通常指的是官场,诗人用“尘网”比喻官场的名利场,表示不必要投身于此。
频年负胜缘:频繁地辜负了美好的缘分或机会。
忘机惟鹿豕:忘却世间的机巧如同鹿和猪一样简单而纯真。
适意是林泉:寻找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感就像是在山林间自在地生活。
不见浮丘伯:浮丘伯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诗人说他看不到这位仙人,因为自己已经超脱尘世。
乘鸾向紫烟:“乘鸾”意味着乘坐祥云,“紫烟”则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整个句子表达诗人渴望飞升成仙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对尘世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他通过对比江湖与官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同时,诗中的“忘机”、“适意”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平和的愿望。最后两句,“不见浮丘伯,乘鸾向紫烟”,更是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强烈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