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斋池水上,待月拟南楼。
不谓今宵雨,翻多一度秋。
湿衣寒不见,盈手赠难投。
来夕还相望,清光为倍酬。

【注释】

闰八月十四夕待月:闰八月,即农历九月,又称仲秋;十四夕,就是十四的晚上。待月亮,是等待月光照耀。

钟氏:诗人的朋友钟姓的人。映日池馆:映日,照见日光。映字用得很妙,说明月光与水池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明亮,也说明月光之亮。

遇雨:遇到下雨。

孤斋:独居的书房。

【译文】

闰八月十四日晚上我等月亮在钟家映日池上,却不料今夜下起了雨。

湿了衣服寒意难耐看不见,手捧满月赠给朋友又无法送。

来夜再望月亮我们还可以相见,清辉洒下倍加酬谢我们的情。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闰八月十四日晚等候月亮映照映日池时作。诗前半部分写诗人在孤寂的书斋中等待月亮,后半部分写因天降雨雪而使诗人不能如约与钟氏相见的情景。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语言明快流畅,风格清丽婉转。

“闰八月十四夕待月钟氏映日池馆遇雨”起句点题,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闰八月”,指闰年九月,即农历八月。“十四夕”,即十四的晚上,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钟氏”,指钟姓的友人。“映日池馆”,指映入日光的池塘和馆舍。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场景,渲染出一种幽雅宁静的环境气氛。

“孤斋”三句,转入正题。“孤斋”,指独居的书房。“待月拟南楼”,想借明月的光辉照耀南边的高楼。“南楼”,泛指高处。古人常把月亮比作楼台,登临楼台可以欣赏美景,故云“待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等待着明亮的月光从南边照射过来,照亮那高高的楼宇。这一句中“待月”二字用得极为精妙,写出了诗人盼望明月的心情。

“不谓今宵雨”二句,写因下雨而没有等到月亮,心情更加惆怅。“不谓”,没有想到的意思,指没想到会下雨。“翻多一度秋”,指因为下雨而增添了一份萧瑟凄凉的气息。“翻”,反而;“多”,增加,这里指雨水增加了一层凉意。这二句的意思是说:没想到今夜会下这么大的雨,反而更让人感到秋天的凄凉。这里的“多”字用得非常巧妙,突出了雨的猛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的伤感之情。

“湿衣寒不见”二句,写因下雨而无法把满月赠送给友人的心情。“湿衣寒不见”,指雨水打湿了衣服,使得衣服变冷而看不清月亮。“盈手赠难投”,指由于雨水打湿了双手,使得无法将满月送给朋友。“盈手”,形容雨水打湿了双手,使得双手变得湿漉漉的,难以握持。这二句的意思是说:因为下雨,使得衣服被雨水打湿而变得冷冰冰的,看不清楚月亮;因为雨水打湿了双手,使得无法将满月送给朋友。这二句中的“湿”、“寒”、“盈”、“难”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雨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二句,写期待下次相会的美好愿景。“来夕还相望,清光为倍酬”,意思是说:希望下一次见面能够再次赏月,这次的月光会更加美好。这里的“来夕”指的是未来的日子,“相望”指的是再次相见,“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倍酬”指的是加倍地回报。这二句的意思是说:希望下次相见时能够再次赏月,这次的月光会更加美好,从而加倍地回报我们之间的情谊。这二句中的“来夕”、“相望”、“清光”等词语都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重逢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歌以景结情,意境高远,语言明快流畅,风格清丽婉转。通过描绘雨中赏月的场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