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南迁日,行吟经几春。
暂为香案吏,还作玉堂宾。
琪树藏仙籍,桃花隐去津。
安知松际鹤,不有姓丁人。
【注释】
南迁:指北宋徽宗时,蔡京等奸臣当政,朝政腐败,人民遭受极大灾难。当时朝廷决定将都城由东京(今河南开封)迁往南京(今河南商丘)。
香案吏:古代侍奉皇帝的官名,负责为皇帝焚香奏事。
玉堂宾:玉堂是翰林学士的官署,这里泛指高级官员。
琪树:美玉,借指仙界。
桃花隐去津:桃花源在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所以这里借指仙境。
姓丁人:指仙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南渡途中,诗人经过浮丘山时,看到山中的美景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相国南迁日”,点明题旨;第二句写诗人在南迁途中,行吟经几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不安心情;第三句“暂为香案吏”,写出了诗人的身份,他是一位为皇帝烧香奏事的香案吏;第四句“还作玉堂宾”,写出了他后来的身份,他成为了玉堂宾客,也就是高级官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身份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在南渡途中的感慨之情。
五、六两句“琪树藏仙籍,桃花隐去津”,“琪树”指的是山上的美玉,“仙籍”是指仙人的名录;“桃花隐去津”指的是桃花源中的桃花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安知松际鹤,不有姓丁人”,意思是说,谁能知道在这松树之间,不会有姓丁的人呢?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浮丘山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南渡途中的感慨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政治黑暗、人民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