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乘兴到溪桥,溪上高楼倚碧霄。
一榻占云春漠漠,四天如水夜萧萧。
行看山色心俱远,卧听潮声梦亦遥。
向晓霞光纷入户,相看疑在赤城标。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9)春。韩元吉、卢祖皋、一清都是作者的朋友,而李太史是作者的好友兼挚友,三人同访李太史,宿建霞楼。这首诗即描写这次游宴的情景。
首联写舟行溪桥,倚高楼眺望碧霄。扁舟乘兴,顺流而下。“倚”“望”二字传神地写出诗人凭栏远眺的姿态和心情。“溪上高楼”,点出地点。“碧霄”二字,既见楼高耸入云,又见水色湛青,与碧霄相接,极富画意。
颔联写夜宿建霞楼,四天如水,月落山空。诗人在楼上遥望天际,只见一片浩渺的夜空,四天如水,无边无际,仿佛笼罩着一片茫茫的水色。“一榻占云”,以“榻”代“床”,说明诗人独居高楼,只有自己一人,他独自躺在床上,久久地凝视那浩瀚的夜空,直到深夜。“四天如水”一句更是形象生动,将诗人孤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写清晨起床,看山色,听潮声,心旷神怡。诗人早起,从高楼望下,只见群山苍翠欲滴,山色苍莽,令人心旷神怡;而听潮声响彻山谷,也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行看”二句,化用了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末联写诗人在黎明时分来到楼下,发现晨曦已洒满大地,霞光纷至沓来,仿佛进入赤城之巅。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朝阳初升,霞光满天,映照出赤城的轮廓。诗人站在楼前,欣赏着这壮丽的景色,不禁感叹自己的幸运和幸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建霞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展示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