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取静万人市,大隐避世金马门。
但令喧寂不逐境,市朝无地非仙源。
罗侯口吐灵山云,提携两龙来海滨。
钩帘端坐桃花县,一洗当年案牍尘。
官斋别结烟霞局,公暇长谣倚修竹。
芳草当阶漾绿云,清池开镜飘寒玉。
二樵云气日氤氲,飞凫几度凌紫氛。
丹砂可遂为官愿,红玉长留报主身。
【注释】
- 题笑忙园:题写“笑忙园”三字。
- 高僧:指隐士,僧人。
- 万人市:万人聚居的市场。
- 大隐避世金马门:大隐于世,远离尘嚣,隐居在金马门。金马门,汉宫门名,以金马为饰,故称。
- 喧寂不逐境:喧闹与寂静不随环境改变而变化。
- 市朝无地非仙源:市场与朝廷中没有不是仙境的地方。
- 罗侯:传说中的神仙,罗姓,号侯。
- 提携两龙来海滨:仙人带着两条龙来到海边。
- 钩帘端坐桃花县:端坐在桃花源(传说中陶渊明的住处)。
- 案牍尘:官府文书上的尘埃。
- 烟霞局:指隐居之地。
- 公暇长谣倚修竹:闲暇时常作诗吟唱,倚着修长的竹子。
- 芳草当阶漾绿云:芳草覆盖台阶,如同绿色云雾般飘荡。
- 清池开镜漂寒玉:清清的池塘如同镜子一般,漂浮着寒冷的玉石。
- 二樵云气日氤氲:两位樵夫在云雾中,日出日落。
- 飞凫几度凌紫氛:飞鸟几次越过紫色云层。
- 丹砂可遂为官愿:用丹砂做药,实现做官的愿望。
- 红玉长留报主身:用红玉做装饰品,长久地保留下来,报答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高僧取静万人市,大隐避世金马门”,诗人以高僧和大隐者的身份,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将高僧比作圣人,将大隐者比作贤人,赞美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
颔联”但令喧寂不逐境,市朝无地非仙源”,诗人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喧嚣和寂静的重要性。他呼吁人们要追求喧嚣与寂静的统一,让生活充满诗意和美好。
颈联”罗侯口吐灵山云,提携两龙来海滨”,诗人运用神话传说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在这里,罗侯被描绘成一位神仙,他口中吐出的灵山云彩,带领着两条龙来到了海滨。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尾联”丹砂可遂为官愿,红玉长留报主身”,诗人以丹砂和红玉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渴望和对君主忠诚的决心。在这里,丹砂和红玉象征着纯洁和高贵的品质,诗人希望通过这些品质,来实现自己成为官员的愿望,并报效君主。
整首诗以山水田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如追求喧嚣与寂静的统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